绿色银行,活起来——浙江省林权制度改革纪事
2009年08月17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浙江日报08月17日讯 浙江是森林资源小省,但有限的森林资源去年创出了1457亿元林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27个县(市)的林业产值超过10亿元,51个县(市)超过5亿元。林业已成为浙江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林业产业飞速发展,我省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持续攀升,为我省创造2300亿元生态效益。3000万亩重点公益林每年固定1703万吨二氧化碳,释放1238万吨氧气,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
……
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我省全面深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省迅速建立林地生产要素市场,吸引多家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培育专业合作组织,促进林业规模化、产业化,在青山绿水间挖掘金山银山。
点点鼠标,轻松流转
在浙江,林地的使用权也能像蔬菜瓜果那样,拿到市场上买卖!
依托网络技术,浙江在全省范围建起了林权流转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林农或者村集体的林地信息会被精确地测量、归档、评估;林权流转信息被时时发布,时时交易;林农和企业申请贷款还能获得担保……原本需要频繁进出深山、辗转各个部门的农民,如今点点鼠标,就能轻松进行流转交易。
世世代代生活在深山里的江山小南坑村26户农民,今年开始陆续搬到了清湖镇。帮助他们实现下山梦想的,就是村集体600多亩林地流转得来的资金。
小南坑村离江山城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信息闭塞。尽管林权证分到了每家每户,却没人上门流转承包。为了帮助小南坑村村民下山脱贫,江山市林权流转中心工作人员一趟趟往深山跑,对小南坑村的林地进行评估、测算,并发布了招标信息。信息发出几天时间,陆续就有三四位农民上门,一下子将承包价格由原先评估的208万抬到了229.9万元。有了这笔资金,小南坑村26户农民在清湖镇清泉新村建起了两排宽敞的房子。
承包了这片林地的陆文卫早几年就有开发经济林的打算,但由于林地大部分分散在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现在走进林权管理中心,就能了解全市甚至其他地区的流转信息。记者了解到,我省有62个县(市、区)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49个县(市、区)挂牌成立了林权交易平台,建立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林权登记、森林资源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一本林权证等于3万元活期存折
随着大片青山经营权被量化为资产,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除了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服务,更为林农量身定制各种贷款模式。哪怕两三亩林地,也能获得林权抵押贷款。
在丽水,林农手中的林权证就像活期存折。尽管能得到的贷款不多,但无需担保,随用随贷,快捷便利。
刚开始,林地变现还很复杂。林农每次使用林权抵押贷款都要四处找人担保,依照审批程序一步步下来得花半个多月。大费周折却只为几万元钱,林农手上的林权证往往成了压箱底的废纸。
两年前,丽水尝试突破这种尴尬局面:遂昌以村为单位,集中对林农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发放小额贷款证;庆元为农户建立起森林资源资产信息数据库,并发放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卡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凭证。现在,当地林农都把林权证当成活期存折,别看额度不大,通常在3万元以下,但林农用它来办农家乐、办小超市,甚至家庭作坊需要资金周转时,都用得上。
庆元县隆宫乡村民吴成德开了一家竹筷加工作坊,每到资金紧张时,他就揣着林权证和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卡上信用联社。靠着3万元的贷款,每到毛竹收购高峰期,他都能多拉六七车毛竹。去年,从他家拉出去的竹筷有670万双,产值达40多万元,比2007年足足翻了一番。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出面担保,多户林农能联保贷款,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的贷款模式也各不相同……各种适合林业发展需求的贷款方式出现在浙江各地,不少新进入的金融机构准备与专业合作社、担保机构等合作,试水新的信贷管理模式,细分市场,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2008年,我省各类林业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全省累计发放林权证抵押贷款8.26亿元,贷款农户近2万户。
省林业厅负责人表示,我省还将进一步创新和优化金融服务,为林农增加信贷投入,争取在2009年贷款规模达到10亿元,林权抵押贷款到明年覆盖所有林区县(市、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开展林权抵押贷款业务。
合作社让小生产接轨大市场
资源轻松变成了资产,农民如何更快速地致富?专业合作社成了最有效的渠道之一。
1983年,安吉县尚书干村将山林分到农户各自经营;26年后的今天,这个山村的42户农户又一次自发联合,将毛竹林全部集中起来,成立了我省首家毛竹股份制合作社——尚林竹林股份制合作社。675亩竹林得到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参股的林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2008年,安吉县86万亩毛竹林平均亩产值已近千元,毛竹为安吉县农民人均增收达到6000元。但单家独干的经营方式使得竹林经营水平难以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各家各户的林产品参差不齐,品牌建设、市场竞争力很难得到进一步提高。
毛竹股份制合作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如今,42户农户中,大部分当起了甩手掌柜。村民陈云贵和家人已经半年多不用上山打理竹林,省去了大量人力物力不说,近3年内每亩竹可直接增收150元。陈云贵的儿子、媳妇腾出手来外出开店,一年又增加收入四五万元。看到这一变化,尚书干村许多林农都纷纷提出入社的愿望。
目前,我省已建立了1638家(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从事山林托管经济的专业户达3.58万家。林业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也吸引了其他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开发。据统计,全省共有8600多家非公有制单位投资林业,累计投资150多亿元,有力促进了林业生产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极大增强了林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本网环保专栏】关爱家园 从我做起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何晓玲 张健康
编辑:
柳博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