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打进去了没?我那张银行卡的磁条坏了,把钱汇入农行622848119030574****这个账号就好。”近日,刚向朋友借了5000元钱准备归还的李女士收到该短信后,便匆匆往农行跑,正准备汇钱时,李女士发现发过来短信的手机号码很陌生。于是她赶忙找到朋友的电话号码,才发现自己差点上了诈骗短信的当。李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不过都没有予以理会。这次的短信恰好撞到了枪口上,差点让她上了当。
如今,短信骗术花样越来越多,受骗的对象范围也愈来愈广。记者做了个调查,平均每10个人当中就有8个人在一星期之内收到2到3条类似李女士收到的短信。而在通常情况下,市民不会轻易上当,但难免会碰上类似李女士这样的状况,诈骗者也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展开攻势。
消协:多长一个心眼
如明明只在商场消费过几百元,可银联发出的提示短信却告知刷卡消费了近万元,这让不少市民有些摸不着北。市消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市民收到这样的短信,自己又不确定时,首先要分辨短信的真假,查清手机号的来历,确定是不是银联发出的信息。然后可以去商店查看消费清单,或去办卡行查询卡内额度。“千万不可昏了头脑,按短信上面的步骤行事。”该工作人员表示,“短信上面的电话就是‘陷阱’,只要消费者一拨通假银联电话,便已经中了对方的圈套,他们会利用密码被盗的借口一步步地骗走你的钱。”
公安:犯案带有随机性
此类案件是否经常发生?记者从公安部门了解到,短信作案的形式实际上成功率不是很高,从已发生案件来看,案件发生时普遍带有类似李女士这样的巧合性。一般是一伙人组成犯罪团队,用手机卡在同一时间内,向市民群发短信。相关负责人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在1380573****这样一个号码段内,剩下的四位号码就按数学概率排列,随即发送,并没有针对某类市民发送短信。由于犯罪团伙都是分点作战,流动性大,手机号码也经常变换,所以此类案件防不胜防,公安部门提醒市民:收到这些短信要下意识地提高警觉性,不可轻信,必要时可跟警方联系。
移动:严控客户信息外漏
“移动发出的短信提示都是以10086的形式,不可能是单独的手机号或是其他数字开头。”市移动公司新业务部项目经理顾卫明说,“移动公司对客户的资料安全相当重视,不会外泄客户信息。” 顾卫明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地方都有VIP业务,市民在消费场所会填写自己的详细资料。为了谋取利益,一些消费场所会把客户资料转卖给其他地方,经过反复的流转利用,很容易造成资料的外泄。为了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移动还从数量上限制了短信的发送。个人手机号码一天只能收发100条短信,超过则无效。移动公司建议,市民在收到诈骗短信后,可拨打10086对该号码发送端进行屏蔽,以防止再次收到此号码发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