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8日讯
43年前,刚出生的她还没来得及感受一下家的温暖,就离开了父母。43年来,一种魂牵梦萦的寻亲之情一直深埋在她心中,她不时地询问自己:到底是像妈妈多一点,还是像爸爸多一点?他们是不是也一样惦记着她?
8月13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徐锦斐又开始了寻亲之旅。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16日,她带着遗憾离开了台州,但徐锦斐没有因此放弃寻亲念头。她说,只要有一丝的机会,她就会再来台州,期待与父母40多年后的重逢!
再次踏上寻亲之旅
今年43岁的徐锦斐,系路桥路北街道洋叶村人。1996年,她带着养父母举家搬迁至上海。小时候,与小朋友吵架时无忌的童言使她明白,现在的爸妈并不是亲生父母,但她一直不敢询问关于自己的身世。
“因为养父母对我很好,我不能伤害他们的感情。”回忆儿时的成长经历,徐锦斐感慨道,养父母视自己如己出,她担心他们不能接受,就把寻亲这件事深深地埋在心底,直到2008年3月,养母说出真相。
“或许是她老人家觉得自己岁数已高,养父也去世了,就不想再隐瞒什么。”徐锦斐说。当时,养母告诉她,在1969年4月19日(阳历)被领养之前,她名叫小英,未满月时被丢弃在路桥下里桥养育堂(当时,路桥行政区划属黄岩管辖,该养育堂是黄岩养育堂分部)门口,身上有一张纸条,写有出生日期:1967年9月18日出生(阳历或阴历不明),在养育堂共呆了一年半时间。
今年春节期间,思亲的徐锦斐和丈夫就急切地来到路桥养育堂,查看有关当年被领养的手续,但由于旧城改造,原来的养育堂已搬移至路桥石浜山下。几经周转,他们找到了当时的老院长,却被告知院长已中风,对当时的情况亦说不清楚。
带着悲伤和失望,徐锦斐和丈夫三天后返回了上海。
“那时,一点眉目也没有,心想肯定没有希望了。”徐锦斐哽咽着。回去后,她就托亲戚继续四处打听,但都杳无音讯。直到最近,亲戚打来电话说,打探到当年养育堂的资料均被转移至黄岩档案馆,如果她本人过来的话,允许查找一下,“或许当年被领养的经过在那里能够找到答案”。这个消息着实让徐锦斐高兴了一夜,并决定再次踏上寻亲之旅。
只想见父母亲一面
“对,是这里,就是这里。”8月13日下午,徐锦斐携家人与养母风尘仆仆赶到黄岩后,顾不得休息,就驱车直奔该区档案馆。
得知徐锦斐一家是来查询寻亲资料的,档案馆工作人员马上将其带入档案室。根据徐锦斐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员开始在电脑里搜索。但输入3遍“黄岩养育堂”后,检索的结果均显示没有查到相关内容。
“找不到,我们这里没有你想要的资料。”工作人员说。
站在边上双眼一直紧盯电脑屏幕的徐锦斐明白了这话的意思,泪水一下子从眼眶中涌了出来。于是,她赶忙问:“转到哪里去了,还有没有可能再找到啊?”
工作人员轻轻点了点头说,徐锦斐在被抱养前,当时路桥还没有专门的社会福利机构,弃婴大多由黄岩民政局(当时叫内务局)负责接收,但这个部门早在多年前就已撤销,相关档案如果有的话,很可能还保留在民政局福利院。
听了这话,徐锦斐紧锁的眉头有些松懈了,脸上也露出一些笑容。
根据该工作人员提供的信息,徐锦斐一家随后赶到黄岩民政局了解详情。
恰巧,他们在民政局门口碰到了黄岩福利院院长。院长称,由于时间太久,人事变动,他们那里1994年以前弃婴孤儿的名单和资料基本上已找不到,再加上当时行政区划调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1966年至1976年)期间,文件破坏太严重,能保存下来的微乎其微。言外之意是,当年徐锦斐被领养时登记的任何资料几乎不复存在。
听了这话,徐锦斐的眼圈又开始变红了。
不过,这几天,徐锦斐还是在快乐中度过——她去拜访了当年曾在养育堂喂养她的奶娘,听奶娘诉说她小时候的故事。
“不管将来会不会找到,我都会继续寻找下去,见父母亲一面,了却今生的夙愿。毕竟,这是一种无法割舍的亲情。不管他们当时将我送走是出于什么考虑,我都会原谅老人,希望他们也在思念着我!”8月16日,徐锦斐一家离开台州时,她极力抑制住心中的忧伤,留下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