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理想的挣扎
对于很多参加信息学奥赛的学生来说,这个竞赛并不只是竞赛,而是一场现实与理想的挣扎。
因为,所有的竞赛皆然,有成功者,必有不成功者。
而他们都知道,除了在全国奥赛中获得金牌的同学可能被名牌大学录取,在全省奥林匹克联赛中获一等奖的同学,也能取得参加保送考试的资格,即使没有获得保送,也能够在高考中获得加分。
而如果,他们没有获得这些成绩,信息学奥赛不仅不能在高考时帮他们一把,反而可能会是他们高考中的一块绊脚石。
纠结: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
许明(化名)正是在这场现实与理想中挣扎的孩子之一。
过了暑假,许明就是高三学生了,排名在全校前五十的他,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每天挥汗如雨地准备高考。
“我仍然在准备11月的联赛。”许明说。
在他的眼神中,既有对比赛的渴望,又有对比赛的困惑。
“就那个不功利的我来说,我真的是非常喜欢信息学奥赛的,所以就算高一、高二我都没有拿到一等奖,我仍然期盼在高三能拿到,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坚持得下来”,但小许抓了抓头发又接着说,“就那个功利的我来说,一等奖就可能意味着保送、加分,那是我们全家都渴望的,这也是为什么高三了家里人还同意我来比赛的原因。”
小许喜欢把自己分成两个人来叙述,他把自己分成“开朗的我和不开朗的我”。“开朗的我相信我自己,在高二时获得了二等奖,下一次一定能拿到一等奖,而不开朗的我实在是很担心,其实我现在每天没有多少时间用来做竞赛题,只有来集训的前一天晚上才会练习一下,其余时间,我不敢不和其他同学一样练习高考的科目,真怕复习来不及。”
代价:有时才睡一两个小时
对于许多人来说,高一的范顺豪是个幸运儿,在今年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拿到了银牌,并拿到了清华的录取通知书。
但范顺豪觉得,这对自己来说,是个不太好的成绩,因为在初三时,他已经参加了高中组的比赛并获得了联赛一等奖。而且,“其他人不能体会这种代价”。
在范顺豪的记忆中,读初一时,他就因为能快速解出难题而参加了各种竞赛。
“我这个人比较早熟一些,所以初一、初二时都是班长,但到初三时,我实在是没有时间了,升学、竞赛让我挤不出一丁点时间。”范顺豪说,在初中阶段,他还可以用一个星期突击看完别人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但高中阶段这个方法已经行不通。
“时间更加紧张,其实我是个很爱运动的人,比如打羽毛球,但我经常发现,一整个学期下来,我几乎没有出去玩过一次。有时为了写出一个程序,我会做到凌晨四五点,天都蒙蒙亮了,睡上一两个小时又去上课。”范顺豪说,“好在这些都是我自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