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非常感谢帅总精彩的发言。刚才说到只有1%,现在至少有两位肯定是这1%当中的,一位是范仲文先生,一位是徐海南先生,首先有请这两位嘉宾上台进行圆桌论坛。另外再有请浙江浙商研究会副会长杨轶清先生和创业家杂志社社长牛文文先生。
我们这一轮的话题是说,刚才是讨论风暴下融资的新思路,这一轮可以看一下到底有没有新机遇,现在区域经济的规划也在进行,我们所在的上海开始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定位,也是觊觎很大的期望,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所以我们想听两位企业家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回到当下,我想听听杨轶清先生的判断,因为你被称为浙商研究的第一人,我想先问你这一轮的金融危机,我们的浙商他们跌的重不重?惨不惨呢?
杨轶清:刚才有嘉宾演讲说浙江悲剧,我从浙江来,感觉没有这么严重,但是浙江困境,浙江从去年以来是一个重灾区,浙江以前一直在领跑,但是今年第一季度下滑到倒数第二位。
去年以来,浙江一下子从一个明星变成一个落魄者,大家都看浙江到底怎么样了,包括中央和各地的媒体都带着问题和疑问来看待浙江。浙江、浙商一直顺风顺水的30年在这几年遇到困难和挑战,纵向来相比,跟自己相比,他的困难比较多,中小企业有,大企业、明星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倒闭歇业的也不少,所以从题目来讲最大的机遇可能就是孕育在最大的困难里面,或者是最大的困难就给我们最大的机遇。
主持人:你说浙商遇到很大的困难,很多困难,这些困难到底是如何产生的?是本身这个模式有问题吗?还是参与的企业有问题?我们知道浙商工作非常的努力,非常有智慧,做企业非常的辛苦,但是他们遇到的问题是最大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看不懂,请问一下范总和徐总。
范仲文:浙江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这一两年是毛病的突发期,而且多民营企业的利润是微薄的,很多民营企业都是只赚一些加工费,这就是问题的产生地。
主持人:徐总,你还有什么补充呢?
徐海南:金融危机不仅仅是融资的问题。第一,浙江与外部接触比较多。第二,浙江都是做民营企业,不是像有些地方是搞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有一个说法,在大的环境下面,他的抗风险能力会比较弱一些。
牛文文:抱歉刚才我说的浙商悲剧,去年我刚创刊的时候,还没有出杂志,我派了5个人到浙江几个地方转了一圈,我每年想到浙江会受到这么大的打击,从现在来看,浙商民营企业还远远没有走出这样的状况。
但是我有一个判断是说,恐怕下半年到明年,危机是一轮一轮转的,我是做媒体的,我是这么想的,你把危机看的重一些,你下决心就早一些。
如果看的轻一些,首先是浙江的企业先关闭,后来是山东等地的企业关闭了,之后就是东莞企业关闭,在珠三角和环渤海出现问题以后,我没有想到浙商会出现问题。因为人家还可以跑,但是浙商跑不了,所这一轮重创浙商都自杀了,而且联动的链条很大。
浙商加工企业现金流断裂,他就要融资,然后被迫做一些企业拆借,之后危机来临了,这是一轮一轮的,所以我认为浙商的危机还没有过去就是第一轮制造业的现金流和危机正在好转,但是后续金融问题,浙江不是一个制造业危机也是金融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讲,最先进面临的挑战会更大,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是一个悲剧。现在我们谈的是新机遇,浙商的新机遇更大,但是我一直认为,你没有认识到严重性就一直走不出去。
去年以来我对浙江的一些地方政府不愿意正视企业的困难很不好,从全国来看中小企业,从地方政府来说,他们都不愿意公开面对这些问题。从国家来讲是小问题,但是对地方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大问题,这就是跟浙江地方政府的一些看法有关系。一直认为我们没有事情,其实你说好不好?
今天我一定要说,浙商的问题很严重,根本没有完,没有过去,我希望政府都来重视这些问题,帮助或者是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你就会从领头羊的位置变成一个没落者。
杨轶清:我觉得浙江的优势正在这里,他对政府的依赖是一个传统也是一个优势,我觉得浙江的困境,各个产业链有不同的看法。相对来说,横向、纵向相比是困难的。但是从我们来看,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一点都不悲观。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一直以来,徐总都知道草根浙商,什么是草根?它是很矮小的,脚也踩不死,也晒不死,冬天地了,地面上已经看不见草了,但是春天了,它照样生机勃勃,所以浙商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命力强,它不是靠政府资源来做的,所以我觉得浙商的生命力很强,机遇也很好。
主持人: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听听两位企业家来说,在这场危机当中你们受伤吗?很痛吗?徐总的企业是做伞业的,他的企业跟国际接轨很早,你的抗跌性很强,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徐海南:我们在07年上市以后,有大规模的投资,但是我们看到金融危机的来临,在07年年底和08年初,我们倒闭了一家企业,也投资了一家企业,我们回笼了资金来躲避了去年了金融危机。
在进出口这一块我们得到30%的增长,我们做的是一些沃尔玛和家乐福,在盈利方面有影响,因为原材料的涨价,从去年5月份开始原材料涨价,当时我们就在控制涨价,在这一块当中,我们也受到了冲击,但是我们也跟他们沟通,得到他们的理解,得到他们的支持,所以我们支撑过去了,所以金融危机对我们来说几乎没有影响。
主持人:我们来问一下范总,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对你的企业有没有影响?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呢?
范仲文:我们是做服务行业的,做服务行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我们专做两个方面,第一,第二我们不是把鸡蛋放在篮子里,在浙江一代受金融危机最严重的地区,但是我们的产业分布在安徽、嘉兴等地,我们在芜湖GDP是14%多,宁波是1%,无锡是9.7%,全国平均是6.1%,呈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在今年的时候,4万亿投资下来,像是安徽这种地方获得这一方面比较大的投资,所以这反而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机会,现在反过头来,我们就等着另外一批企业死亡,现在又是一轮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当中能生存下来,这样的企业就会活的更加好。
主持人:你说的杀气腾腾的,我们换一个角度来说,比如有的人说这个市场是胜者为王,剩下的企业都不错,下一步是发展,对企业的生长与生命周期来说总是面临新的竞争,这个市场的生命周期也在发生变化。为了契合我们今天的主题,今天给我们中小企业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
杨轶清:现在在中国有两个,第一个就是阿里巴巴,第二个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源头——义乌小商品城(35.40,-0.30,-0.84%),这也是代表一个传统跟现代,我觉得他们两个各自的发展和互相的结合,和我们今天会议所在的上海某些联系,具体的联系,我还没有想明白,但是我感觉,现在共同的困难,就是外部市场萎缩了,以前虽然市场小,但是他要,现在他连要都不要了。原来把义乌全球超市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超市,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网络社区,现在是中国的最大网络社区,我们要在这个上面找商机,义乌、阿里巴巴、上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这是很多中小企业摆脱困境,迈向新的道路的途径。
徐海南:我们在去年收购了上海(武华)有限公司,它是建立在1932年,它是一家老字号的企业,也是中国大陆第一品牌,由于国营企业各方面的体制、政策,通过整合以后,我们一共有6千家为我们代理产品。现在我们在不断寻找发展的合作机会,我们希望度过这个难关。
主持人:除了做这一块以外,我们也在向多元化转型,也是利用现在的转型机遇在做,这一方面你是如何操作的?你碰到的难点到底在哪里呢?
徐海南:危机这两个字是我是赞成的,危是困难,但是危之后也是有很多的机会。但是其中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关键的一点,人才的整合,难就难在这里,有人什么都可以干,没有人什么也干不成。
范仲文:在发展上面最大的瓶颈就是人,我们在人方面准备比较早,在一家公司的时候,我们有一个总公司存在。在发展过程当中,现在往外发展的时候存在一个本地化的问题,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企业受到本地化企业的排斥。
但是反过来说,现在是发展的最好机遇,现在进入的成本比较低,现在是最便宜的时候,我们说中小企业,其实我们就是中小,你做2、3千万产值的企业不叫中小企业,现在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等符合银行的要求,有400、500万无所谓。他没有,2、3千万这样的企业逃也逃不掉,所以他们才是最困难的。
而现在恰恰又是最好的时期,一个企业倒闭了,意味着市场的蛋糕被吃掉的少了,现在外包的订单又多起来了,现在又在逐步的恢复,如果机遇把握的好,现在的发展比原来正常的时候创业更加简单。
主持人:能不能结合你自己所在的酒店业谈一谈,有了商品的平台、信息平台、上海未来发展的舞台,你有什么打算呢?
范仲文:服务业是上海市最终的目标,从农村包围城市,我们从宁波、无锡、苏州等一路把周边的城市打下来,现在我们正好在苏州,上海现在进入成本比较高,我们的酒店,性价比一定要高,如果成本过高,价位保不了就麻烦了,所以我们要在一个恰当的机会进入。
主持人:今天在台上的两位企业家都是典型的浙商,他们对环境的变化非常的敏感,同时,他们对钱也很敏感,他们既聪明又稳健,这样的人就是天然的企业家。牛先生您认为呢?
牛文文:现在虽然浙商碰到危机,但是它有这么强的网络特点,除了阿里巴巴以外,浙商杂志是很厉害的,浙商的网络的确是非常的厉害,未来的群体,在过去改革开放,在完全计划经济封锁的时候做别人不做的生意,这是非常好的。
在下一个阶段发展中间,浙商群会出现的气质和特点,会把握一些新的机遇,从制造业、传统制造业、出口加工,做地产,再做金融服务业,整体进化也差不多都走过这些路。我们来看下一步长三角浙商的特点。
现在有两个,一个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制造业,一步之遥,最近如何跨越,英国汇丰银行做了一个调查,在这次金融危机之后,英国是不是完全变成一个服务业和金融业的国家呢?他们调查之后发现,英国在未来还是非常需要现代制造业,他们按区域做了划分。
中国也是这样,之前说中国的制造将被周边国家拿走,其实被拿走的还是要被拿回来,以浙商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一些日用品,规模做的很大,利润很薄,行销全世界,大批量小利润,这种生意模式现在还是主流方式,3千美金是做世界工厂,帮人家做基本用品,从3千美金-6千美金,中国制造还是世界工厂,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制造业。
我感觉到,浙商可以从其他制造业方面受到启发,比如看一个产业围绕一点做大,比如我了解的一些企业,他们很传统,比如医疗器械,浙商一直在做,然后他收购一些技术,医疗器械企业,从这次医疗改革以后,医疗的附加值会增高,现在还有做一些激光产品,激光产品技术到底有多高,但是只要围绕一点可以把它做大,能够做开,深圳珠三角的企业有时候围绕一点慢慢寻找技术,慢慢寻找市场。
其实浙商也是做一种产品,把它做开,在努力跨越现代制造业门槛的时候,大家愿意把规模做的大一些,让不可驾驭的因素少一些,做风险大的东西不如围绕这一点来做大。天马股份(27.87,-0.36,-1.28%)就在浙江,现在是做轴承,现在他们在做一些轨道交通配套,就是你要做现代制造业,也是围绕这一点来做,如果你靠人力、辛苦、薄利润,再加一点看得见的东西你就可以走出来。长三角现在不只是一个低端加工业,现在它出现的发展机会特别多,这也是大家现在在包括的问题,它能不能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浙商。
杨轶清:从我们今天的题目来看如何把握长三角机遇这个话题来看,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长三角周边的企业家,浙江这个地方有它的先天优势,我能不能够在现在所谓的软实力上,能不能在机制上。
主持人:说的具体一些。你希望浙商在哪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呢?
杨轶清:比如阿里巴巴在上海创办会不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可能会有,但是不会有这么庞大。马云当年就在上海开过公司,但是又回去了。一个是与文化有关系,我们经常说上海出白领,浙江出老板,上海人比较精明,他的风险意识比较强,自己创业的意识比较小。第二,上海他的企业生态不一样,浙江是大量的外贸出口行企业、中小企业,它自己做品牌成本比较高,他们对阿里巴巴网络依赖度比较高。在整个社会文化当中,在制造业能力当中,尤其是在阿里巴巴初期的时候,对它的生存环境,社会给予他的关注点不一样。去年上海市委书记专程到阿里巴巴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除了要利用好上海现有的优势之外,也要把融合做好,对双方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提升。
牛文文:浙商也有新浙商,新一代的企业领袖都是浙商,比如马云、陈天桥等等有不少,企业在浙江,没有走出浙江的浙商,或者是在其他地方发展的浙商这中间差一点什么呢?新一代的浙商格局比较大,他们敢闯。
主持人:他们的发展舞台不一样。我支持你的观点时,我作为上海人要反对杨先生的说法,上海人的胸怀其实是很宽广的。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对于浙商或者是长三角中小企业来说,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竞争空间发生变化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出什么样的调整来适应?可能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当下,在应对危机的时候,除了要过冬之外,也要想到为下一个春天的来临做哪些准备,自身要做哪些准备?最后再听听四位台上嘉宾你们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两位企业家你们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对台下的中小企业家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徐海南: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在变,我希望在座的企业家要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来把握抢得这个先机,那你们就会成功。
范仲文:我认为一定要经得起诱惑,要准备好自己的现金流,现金流是企业生存最重要的一个点,企业亏损没有问题,但是现金流一出现问题企业就要死,银行它是不会雪中送炭的,所以一定要把现金流准备充足。
杨轶清:上海跟浙江,我感觉在这次危机以来,它是同病相怜,我觉得机遇是共同的机遇,挑战是共同的挑战,从主动和被动来讲,上海更加主动一点,主动做转型、提高,更加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双方一起来努力,我感觉这样机遇可以发挥的更好。
牛文文:大家讨论危机,浙江的中小企业是加工制造业的代表,我希望当这次危机过去以后,中小企业可以像是德国一些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一样,像是日本一些中小企业和家族企业一样,他们追求的是产品附加追求,希望浙商能够在产品上面附加一些新的附加值,在危机过去以后,我们还是做制造业,只是更上一层楼。
主持人:下面有请下面的嘉宾进行提问。
提问:非常感谢各位嘉宾的发言,我有一个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刚刚谈到对于这场危机谈到很多制造升级、管理升级、金融融资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杨会长,因为我是做期货的,我们企业有没有考虑过做一些风险规避,在这些方面我们有没有尝试?
杨轶清: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是宁波慈溪做小家电的企业,他父亲年纪大了,准备交班,他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观念不一样,老大想做传统的小家电,但是小儿子觉得小家电越来越难做,想转型,最后小儿子把自己的一半家产卖给哥哥,然后小儿子拿现金做风投,后来小儿子也比较争气,做的不错,后来两个兄弟之间的感情虽然分家但是还是不错,后来大哥做传统产业觉得很辛苦,后来大哥在产品制造上也有创新,也引进一些新技术,厂区也是新的,弟弟又去投资哥哥的项目,我跟他们很熟悉,哥哥的新项目做的不错,从这个故事来看,这是个案,但是非常的典型,这是比较好的传承、升级,企业的精神也传递下去了,这是非常美好的案例,从这些去做,是做传统产业还是做实业,很多都面临这些模式,各家有各家的情况只要做好就可以了。
主持人:无论怎么做,怎么转型,关键还是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
杨轶清:对。
主持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轮的圆桌对话就到此结束。谢谢台上的各位嘉宾。谢谢你们的分享。
今天我们倾听了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之谈,对于在座的中小企业业主来说,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提取很多生存的智慧,但是根据我们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制定最切实可行的应对金融危机,也迎接金融风暴之后发展机会。我们再次感谢主办方阿里巴巴和东方早报的支持,同时我们也要感谢今天来参与论坛讨论的嘉宾,也要谢谢各位朋友,APEC中小企业峰会长三角分论坛2009年——共享金融风暴下的生存智慧就到这里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的参与,我们期待下一次分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