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海鲜时,海瓜子是不少人必点的一道美味。近日,西湖水域管理处从玉皇沉淀池里打捞出4吨的海瓜子!
从西湖边捞起这么多海瓜子,多少有点匪夷所思啊,海瓜子为啥喜欢到这里扎堆?难道这儿的水质特别适合海瓜子生长?
海瓜子特别喜欢长在涵洞、隧道上
顺着这些“动脉”流到西湖的“肺”里
欧主任说,西湖的水,是从钱塘江里引进来的,这些海瓜子就跟着江水一道进入涵洞、隧道,这些管道好比西湖的“大动脉”,“海瓜子特别喜欢在低水流、低压的涵洞、隧道的内壁上吸附生长,且繁殖速度非常快,生命力很强,每年的4月到10月,是钱塘江海瓜子的生长繁殖期。”
于是,在西湖引水过程中,海瓜子就流入了西湖的“肺”——玉皇沉淀池里头,这家伙不可小觑,数量大的时候,会影响正常的引水量和水质处理效果,大大影响西湖水质的提升,从而破坏西湖整体的美丽景观。
“前段时间,为了避潮,我们停止引水,时间有点长。根据往年经验,停水后再引水,海瓜子肯定多子多孙,大量繁殖了,所以必须做清理工作。”欧海宁说,如果是在正常引水的条件下,海瓜子在水流的压力下,会顺流冲走,不会在原地疯长,但是一旦停水,它们就开始安居乐业了。
吃不了,兜着走
大量海瓜子连拦水网袋都撑破了
上个月月底,玉皇沉淀池的行车铁轨整改计划初步完工,引水中心按计划在原来每日10万方引水任务的基础上,再增开二台引水泵,达到每日30万方的正常引水量。引水量提升了,海瓜子却堵在这里,水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有些担心,引水工程会不会犯“心肌梗塞”的毛病呢?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沉淀池的进水拦网又一次受到海瓜子的侵袭:进水拦网里,海瓜子短时间内堆积,每只拦网里估计都有400到500斤重,已经拉不动了;沉淀池第一道和第二道的12只拦网都被海瓜子撑得满满的,与平时每只网正常拉上来30到40斤海瓜子相比,进水拦网已远远超出了它能承受重量的极限,有的拦网甚至被大量海瓜子撑破了网袋——还真是,吃不了,兜着走啊。
为了保证引水,早上6点多,引水中心的副主任蒋勤能就带着身强力壮的男将开展了清理打捞工作。由于进水拦网都安装在深5.5米、宽1米多的进水槽内,打捞时稍有不慎,人就有可能跌入5米多深的进水槽内。骄阳暴晒下,稍微打捞一会儿,每个人的工作服全都湿透了,还喊着号子“一二三、一二三”,拉上来一只又一只盛满几百斤海瓜子的拦网,从6点到10点多,沉淀池的拉网才全部清理完毕。
总算咱们西湖水的源头,又回复清澈啦!
西湖里捞起的海瓜子
为什么不能成为盘中佳肴
哇,4吨海瓜子!这消息听着真叫人口水直流——且慢,水域管理处办公室主任欧海宁说了,这个是钱塘江里的海瓜子,跟菜场里贩卖的海瓜子完全是不同的品种,上不了餐桌,“这种海瓜子,个头比较小,一般大概5—10毫米长,根本没法吃,我们都是直接清理扔掉的。”
4吨的海瓜子,就这么和美食无缘,还真是有点可惜。
【都市小百科】
海瓜子也算是杭州人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了。
百度百科上说,海瓜子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学名梅蛤,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
海瓜子贝壳呈长卵形,长仅2厘米,壳极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带肉红色,常潜于泥涂中约5至6厘米处。肉肥,盛产于梅季。
古人有《咏海瓜子》的诗写道:冰盘推出碎玻璃,半杂青葱半带泥。莫笑老婆牙齿轮,梅花片片磕瓠犀。写得那是很诗意啊,不看标题根本想不到写的是家里经常吃的海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