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中重工有意收购悍马,中国民企收购皮尔卡丹在华业务,吉利传出竞购沃尔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国外企业的资产大幅缩水,近段时间频频传出中国企业全球化并购的新闻,这也是外向型程度较高、企业机制较灵活的浙江老板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中国企业要不要趁这一时机参与国际并购?到底想从并购中获得什么?在6日天举行的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的分会上,500强企业的老总提出了一些新鲜的观点。
好时机还得看是否和企业战略一致
杭州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琪经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和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小,金融危机又让并购的成本进一步降低,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国内企业的购买力。他认为,国际化并购是企业发展成国际公司的必经之路。
因为传言竞购沃尔沃而备受关注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也参与了这一话题,虽然公司副总裁张爱群并没有谈到这件事情,但从言论中还是能发现端倪。张爱群说,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吉利的特点就是机制灵活、生存能力强,企业的决策都是依据市场制定的。2007年起,吉利进行战略转型,现在提出造安全、环保、节能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而沃尔沃正是以安全作为主要卖点的国际品牌。
张爱群认为,任何一项并购必须和企业的战略一致。他以今年3月份吉利收购奥迪利亚DSI变速器公司为例:吉利从2002年开始研究自动变速箱产业化,已经应用在产品上,但自身的自动变速箱是小排量的,而DSI是大排量的,正好和吉利形成互补,符合重点突破的战略。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和谊的意见却相反。他认为,作为汽车制造业,目前并不适合进行海外并购,从一系列失败的案例来看,中国企业急于走出去还是有很大问题的,除了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的偏见外,企业常常对走出去收购的目的也不是很明确。
不给知识产权并购无从谈起
徐和谊认为,目前中国企业往往忽视了“我为什么要去并购”“到底想从并购中获得什么”这样的问题。他把国内并购分成三类:资源、资产、资金并购;知识产权、技术并购;市场、经营、效益并购。在他看来,没有知识产权的并购,都是失败的,“中国企业不缺产能,不缺机器设备,缺的就是知识产权,如果不给知识产权,或者有限制地给知识产权,这个并购无从谈起。”
基于这一原因,徐和谊在谈到南汽集团和上汽集团分别收购英国罗孚(上汽集团获得罗孚系列轿车和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并留住了大部分核心的罗孚技术人员;而南汽则获得了全部的生产设备)这一事件时,认为从并购的内容来看,上汽集团才是最后的赢家。
肖琪经认为,对于欧美国家的企业,并购并获得其核心知识产权是合适的,而对于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与其并购,不如采取直接投资建厂的形式。“2000年,华立打算收购泰国电表厂,华立获得泰国电表厂49%的股权,产品使用华立的品牌。对方开价折合人民币4000多万元,而实际上估价只有1500万元人民币左右。”最后,华立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在泰国自行建厂,效果远远超过并购,目前华立在泰国的资产已达到数千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