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庆山在巷子里唱山歌。 盛伟 摄
浙江在线09月16日讯
浙西小城江山位于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只有3000多人的小镇廿八都则是三省交界点。廿八都人都爱说这样一句话:站在廿八都,往南一指是福建,往西一指是江西。听着有种指点江山的豪迈。
让人惊讶的是,这样一个镇中心人口仅3000多人的小镇,竟有13种方言在使用,有142种不同姓氏的人在此生活。
“八旬活字典”每天要讲4种方言
廿八都离江山城区还有60公里。群山环抱中,一些青砖黛瓦的古式建筑错落有致地伫立着。
古建筑群几乎是廿八都的全部,小镇的绝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古屋之中。
83岁的杨庆山走在青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扯开嗓子唱起山歌:“第一的多来是天上的星,第二的多来是凡间的人,第三的多来是林中的鸟。”
杨老是解放前正牌师范毕业生,一辈子都在廿八都小学当老师。杨老基本没怎么走出过廿八都,醉心于廿八都文化的传承,当地人称他为“廿八都活字典”。
“廿八都小学的学生祖籍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学校里讲‘官话’,回到自己家里后就讲家乡方言。”
杨老所谓的“官话”,是廿八都老祖宗留下来的,听着像是13种语言的结合体。这种“官话”与江山市本地语言不怎么搭界,但只要一讲“官话”,大家都听得懂,可以说“官话”就是廿八都流行的普通话。
杨老和老伴都是江山本地人,在家里,杨老讲江山话,在外面教学则用“官话”。杨老还有两个要好的老友,一个是江西广丰籍,一个是福建蒲城籍,杨老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也学会了用老友的家乡话和老友交谈。
“我一天要说4种方言,也算懂几门外语了。”他风趣地说。
各地移民汇集和地理地势有关
江山市原副市长、作家何蔚萍女士多次到廿八都考察,她多方查找资料,得出了廿八都“是中国独一无二的地方”的结论。
为何如此多种类的文化汇聚在一个小镇?杨庆山给记者分析道——
廿八都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当初汉武帝怕乡民一旦造反不好收拾,将当地乡民都押往外地,一时成为“人迹所绝,车道不通”之地。
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到清朝时,全国长期统一,加上四面关隘相守,很少受战乱影响,商业繁荣发达,鼎盛时每天有千根扁担在运货。同时,外来客商、杂伕,流落的败兵、退役官兵,纷纷在此定居。这里渐渐就成为百家以上姓氏聚居的古镇了。
本地特色文化传承是一个难题
现在廿八都小学已经开学,一声声充满稚气的童声山歌在古镇上空回荡。为了传承传统,小学已开设了山歌课。
开山歌培训课也是杨庆山的主意,“我希望廿八都的儿女不要忘记祖宗留下的文化,政府的想法是好的,但小孩子能否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还是个问号,他们还是喜欢唱流行歌曲。”
杨老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全国各地人汇聚于此,廿八都文化种类多,山歌只是其中之一,木偶、高跷、船灯、剪纸、龙灯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这些文化种类渐渐淡出了廿八都居民的视野。
41岁的金宗怀一进家门就能看到几个大大的木箱子,木箱子上的挂锁已经生锈,箱子里装的是皮影道具。这些曾经的吃饭家什已尘封好几年,如今他开了一家小商品批发部,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金宗怀17岁就开始玩皮影和唢呐,因天资聪颖,很快成为当地的皮影王。“那时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会请我去演一晚。”
随着电视、电脑的普及,皮影渐渐地淡出了廿八都,金宗怀也不得不锁上了木偶道具箱。“我心酸酸的,希望能重操旧业,但一家老小要吃饭啊。”
让杨庆山和金宗怀有些宽慰的是,廿八都的文化保护已经引起江山市政府的重视,多项有特色的文化正在申请非物质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