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厚重的历史书,即将翻到2009年10月1日。
60年前,一位伟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60年来,神州大地风云激荡,钱江两岸沧海桑田。东海之滨的资源小省浙江,1949年的生产总值仅有15亿元,2008年达214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2倍;人均GDP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08年的4221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0倍。在全国1%的土地上,浙江创造了全国7%的生产总值!
今天,在一甲子沧桑巨变中收获巨大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浙江,正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走上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60年来,浙江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万浙江儿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每天清晨,年过七旬的绍兴县稽东镇官桥村老太任亚琴都要吃一小碗玉米糊,这是子女们为她搭配的营养早餐中的一部分。
在任老太的记忆中,玉米糊曾是全家填饱肚子的重要口粮,是她“实在不想再吃的东西”。几年前,任老太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偏高,在医生建议下,作为健康食品,在餐桌上消失多年的玉米糊久别重逢,老太感慨万千。
一碗玉米糊的故事,浓缩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千百万浙江家庭的生活变迁,也温暖了他们的家国记忆。
民以食为天,让所有人都吃饱饭,曾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古国的历史性难题。1949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断言,人民的吃饭问题是中国政府必须碰到的第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中国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今天,我们应该感到骄傲——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我们应该感到自豪——浙江告别贫穷,城乡居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浙江人不仅解决了“肚皮问题”,而且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连续多年位居各省区首位。
194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只有116元和47元,2008年增加到22727元和9258元,分别增长195倍和196倍,而且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由1952年的0.37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4501亿元。
变化渗透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今天,许多人发愁的是不知穿哪一件衣服更漂亮;今天,年轻人已不知道粮票为何物;今天,浙江人在全国住得最宽敞;今天,浙江已成为全国每百户拥有汽车数量最多的省份之一。浙江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0%以上分别降至2008年的36.4%和38%,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彻底转变,出国旅行、炒股票、买黄金等新事物层出不穷。
“车子跳,浙江到”,曾是人们对浙江道路状况的揶揄;今天,这已成历史。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浙江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营业里程由1949年的390公里增至2008年的130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2197公里增至10.37万公里,高速公路达3073公里,宁波—舟山港成世界级大港,民用航空通航城市已达188个;
移动电话从无到有。浙江已建成覆盖全省、通达世界的通信网络——固定电话用户由1949年的0.24万户增加到2008年的2298万户,电话普及率提高到每百人44.9部,移动电话达3977万户,普及率为每百人77.7部,互联网用户805万户;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浙江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11.8%提高到2008年的57.6%,高楼大厦、高架道路、超级市场鳞次栉比;
乡村旧貌换了新颜。“中心镇培育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工程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数字揭示变化背后的奥秘:195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0.21亿元,2008年达到9323亿元。60年弹指一挥间,浙江大地沧海桑田。
今天的浙江,正向着更高的目标进发: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眼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行动计划、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低收入群众增收行动计划、公民权益依法保障行动计划等“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正在浙江大地全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