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永安 李震宇 摄
新建的围墙紧贴着人行道。 钱永安 李震宇 摄
浙江在线09月17日讯
文二路44号位于文二路新华书店(博库书城)旁,是一幢五层居民楼。站在马路对面看过去,这幢不高的居民楼特别惹眼:在刚刚庭院改善完的一片“新楼”里,惟独这幢楼素面朝天,“破破烂烂”;可在这素面朝天的居民楼外围,又偏偏矗立着一堵气派的新围墙:一溜朱漆大门、仿古砖,两者相映成“辉”。
近日,一位姓施的读者来到报社“告”状了这幢楼,他也是这幢“破烂”楼里的居民,状告理由是:这堵围墙是个违章建筑!得拆!
谁家的违章围墙,占用了盲道
施大爷来“告状”时,义愤填膺。他说,这堵围墙非法占用市政府规划用地,挤占了人行道,使原本只有2.6米宽的人行道只剩下了1.3米,甚至连盲道也没地方建了。
记者和老人家一道来到现场,心想这年头还有人这么大胆,在马路边建违章建筑?
博库书城旁,远远就看见两位老爷子夹着一牛皮纸袋的材料站在大日头下等。现场一看,围墙还建得真不错,深灰色仿古墙面,加开一溜10扇朱漆大门,间隔处还挖出几个“宣传窗”,很气派。可围墙下长约50多米的人行道,就如施大爷所说,窄得连迎面两人相遇都得“擦肩而过”,又间或道中央还矗立着一杆路灯,打着伞走过此处就得侧身而行。至于盲道,更不见踪影。
问:这围墙谁家的?
答:就是文二路44号一楼住户的。
记者走进一户小院一看,果然,因为围墙外拓,小院大了不少。
建这围墙的是政府
看着围墙气派的样子,不像是一楼住户自己建的。谁造的呢?施大爷拉着记者坐在博库书城一楼大厅诉说:“就是街道和道路改造指挥部造的。”
施大爷说,原先一楼住户院子外面就有一道围墙,中间有约三米的绿化带。2008年为了配合文二路道路整治,老围墙拆了,绿化带所有的树木也被砍掉了。
不料树砍了,盲道却没建起来,新围墙往里面退了一点,但没有退到应有的位置,依旧占有了1.3米的市政府规划用地。
更令楼上一些住户生气的是,他们从楼上看下来,发现一楼的新院子,水、电都接通了,据说是为破墙开店准备的。“明明是公众使用的人行道用地,凭什么被占后用于私人?”
负责拆违和建造这堵围墙的,分别是西溪街道和西湖区道路综合整治指挥部。记者满心疑惑地拨通了他们的电话,结果他们都“大方”地承认了:这围墙是他们造的,而且也的确没有向规划局申报过,就是一个违章建筑。
建围墙难,拆围墙更难
记者给西溪街道负责这事儿的一位姓陈的副主任打电话刨根问底:政府干嘛干这违章的事?陈主任连连表示,“到我们办公室来吧,电话里说不清!”
原来违章围墙的出炉有历史原因:文二路44号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建造时,一楼住户外面5米处有一道围墙,围墙与院子之间搭建了临时建筑用房。可房子造好后,这围墙和临时用房也没拆。一楼的住户就向单位领导申请使用这些临时建筑,那时候法规没现在这么健全,有人要用就用了。于是这些小房子一用就是二十几年。一楼的住户有的用来堆放杂物,甚至有人住了进去。
2008年道路整治要拆这些小房子的时候,一楼一些住户不同意了。“20多年来,住户们已经默认了临时围墙为外墙了,现在即使新围墙是违规的,可也已经往里推进了。做事情不能只讲原则,也要注重灵活性,老百姓不同意,我们有什么办法?”
眼看着整条路的施工都将为此耽误,2008年3月28日,街道与一楼住户开了个协商会,最终各退一步,确定了现在这堵新围墙的位置。
楼上的住户很快发现这堵围墙与规划不符合。于是,写了材料分别向街道、西湖区建设局、规划局、及改制后的单位(浙江省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反映。逼得陈刚于2008年8月21日宣布要拆除违章围墙。
可说说拆,哪有那么容易!据说当初建这么一堵小围墙就花了2个月工夫。为啥?按规划图纸建,一楼的不同意了,把建筑工人赶出去;按一楼住户的要求建,楼上的不同意了,用水泼围墙。
现在楼上的一直督促街道拆围墙,说政府不能因为没办法劝服老百姓就不按规定办事;楼下的又跑到建设局告,说这堵围墙花了22万元,刚刚造好又要拆,这是资源浪费。拆还是不拆,大家现在头还大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