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新河镇新近发现一块南宋时代墓志铭,墓主人是南宋的戴钟。经过初步查考,戴钟即江湖派爱国诗人戴复古堂叔。墓志铭题目为《有宋校尉戴公幽堂记》,记载了南宋“输粟补官”制度。这块墓志铭的发现,对于考订南塘戴氏世系、考证戴复古家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住温岭市新河镇的颜夏明先生最近致电笔者,说他发现了一块南宋时代墓志铭,墓主姓戴,不知与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有无关系。9月15日上午,笔者专程赶赴颜家察看。
1
南宋墓志铭保存基本完好
笔者在颜家看到,这块墓志铭保存基本完好,墓志内容以小楷书写,共23行,每行13字,字迹清秀,惟其中部分字迹因石面漫漶不能分辨。笔者用卷尺量了一下,长、宽、厚度分别为50厘米、32厘米、5厘米。题目为《有宋校尉戴公幽堂记》,正文内容为:“先君讳钟,字深之,世居台之黄岩,曾大父怀,大父曦,父舜文,进义校尉。先君生于绍兴己未辛酉,卒于绍熙甲寅二月丁未,享年五十有六,以是岁十二月辛酉,葬□太平乡晋山之原。绍兴□输粟助边,补进武校尉,娶蔡氏,承奉郎□□女。男四人,瀚、渭、澹、湛,女七人□□士杨万镒任端仁蔡学浮□余未行。
先君性诚□,处心谨畏,尤重然诺,少孤,事母孺人尽孝,事伯氏以敬,治家有执范,耻徇流俗,守分务本,不改先世之质素,联宗族以和,处乡党以义,乐赒人之艰急,成人之善美,平时尚志自守,不苟阿附,榜其燕居之所曰‘直节’,延师儒以教瀚等,治命之日,尤谆谆以力学励行为训,瀚等不孝,□罹酷罚而未能显扬,苍天罔极,谨志无穷之痛,刻于坚石。绍熙五年十二月初五日,嗣子瀚等泣血谨书。王□□刊”。
2
墓志铭记载纳粟补官制度
绍兴己未即宋高宗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绍熙甲寅即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墓主人戴钟生卒年即为(1139-1194),比出生于1167年的江湖派爱国诗人戴复古早生了近三十年。这块墓志铭中提到了戴钟因为“输粟助边”,得以“补进武校尉”的事。据《中国古代职官大辞典》记载:进武校尉是宋朝无品武阶官。位承信郎下、进义校尉上。实际上,中国自古就有卖官鬻爵的传统,秦时,就有纳粟一千石,拜爵一级的记录。汉代沿袭秦制,纳粟拜爵,如《史记》记载:西汉桑弘羊在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独掌财权后,“令吏得入粟补官,及罪人赎罪。令民能入粟甘泉各有差,以复终身,不告缗。”唐时,宪宗第曾明言:“纳粟补官,入粟助边,乃古今通制。”宋时,边患不断,财政困难,《宋史·本纪第四十》就记载:“十二月戊申,以军兴,募民纳粟补官。”金、元也有纳粟补官制度,这些都是封建朝廷的制度性卖官制度,《有宋校尉戴公幽堂记》就记载了南宋的纳粟补官现象。
据颜夏明介绍,这块墓志铭大概是上个世纪大跃进时期在箬横晋岙出土的,出土的地方,也早就建了房子。有个椒江人知道他藏有这块南宋时代的墓志铭,跑过好几趟,老颜就是不为所动,坚持不肯出售。他认为,这是出土文物,应当留在温岭,归博物馆收藏。他想知道的是,这块墓志铭的主人戴钟,与戴复古有无什么关系?
3
墓主人系戴复古之堂叔父
9月16日上午,笔者查阅了温岭市戴复古研究会编著的《戴复古研究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此书收录了现任温岭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吴茂云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戴复古家世考》,它原是吴茂云就读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时的毕业论文,曾发表在1987年第4期的《成都大学学报》上。据文中考证,戴氏的祖先“镒,五季时避闽乱,迁徙台之黄岩,择地,得南塘焉,久之,益蕃以大。”(明·戴豪《赘言录》),此南塘即温岭新河镇塘下,宋时属于黄岩县。吴文载戴洵曦与南塘始迁祖戴良镒中间可能相隔四代,而戴洵曦有三子,其中有名可考者为戴舜钦和戴舜文,另有不知名者,即戴复古的祖父、戴敏之父。戴舜钦生戴秉中,秉中生龟朋,温州叶适曾撰有《竹洲戴君墓志铭》述戴龟朋生平。戴舜文生戴秉器,吴茂云文中所附世系表,称戴秉器生戴温、戴丁、戴澹、戴溥,戴丁的儿子叫戴木,是叶适的学生,叶适曾撰《戴佛墓志铭》述及戴丁父子事。《有宋校尉戴公幽堂记》中述及戴曦(吴文中称戴洵曦,可能加辈行)、戴舜文、戴澹都在吴文考证相合。而戴钟与戴秉器是同一人,还是兄弟关系,待考。
由于年代久远,戴复古家世考证难度较大,在《戴复古家世考》中,吴茂云就感叹道:“但由于资料缺乏,复古之前辈有姓名可考的仅有七人:戴洵曦、戴舜文、戴舜钦、戴敏、戴秉中、戴秉器、戴秉智。”但《有宋校尉戴公幽堂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资料。9月16日下午,记者致电吴茂云时,他表示,新发现的这一墓志铭极有研究价值,将据此作进一步研究。
【新闻助读】
宋代著名词人戴复古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温岭)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其诗词格调高朗,诗笔俊爽,清健轻捷,工整自然。“往往作豪放语,锦丽是其本色。”(况周颐语)。代表作为《柳梢青》、《洞仙歌》、《沁园春》(一)、《木兰花慢》、《西江月》(一)、《望江南》(一)、《减字木兰花》(三)、《贺新郎》([四]、[五])、《满庭芳》(三)、《渔父》(二)、《临江仙》、《鹧鸪天》([一]、[三])等,其中尤以《柳梢青》和《洞仙歌》两首流传最广。《柳梢青》写词人登临岳阳楼,远眺洞庭湖,望见秋水深深,波光万顷,楼头独立,吟诗朗朗,好不痛快;然念及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知音寥落,又不禁唏嘘感慨,心情沉痛。眼前只有君山不老,自古如今。《洞仙歌》则以清新俚俗之语言描绘画城中重阳时节的酒肆风光,使人如见其景,如闻其声。诗词集有《石屏诗集》、《石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