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8日讯
“迷你紫番薯市场价达到每公斤6元,而且供不应求,应该多种点。”“种花菇效益有下滑,不妨考虑多种黑木耳。”“到湖南、湖北种香菇收入低不了。”……前不久,云和县崇头镇的“创业沙龙”一开场,与会的300多位农民就争相亮出“致富经”。
崇头镇办“创业沙龙”始于去年年初,每月举办两场,供农民交流致富心得,共同讨论如何利用优势和科技实现增收。“创业沙龙”以村为单位,由各村村干部和村民参与,总结现有农业项目的经营经验,想一些致富新路子。
崇头镇“创业沙龙”创办之初,参与的农民并不多,现在,每一场都能吸引三四百位农民参与。崇头镇党委副书记徐建明说,农民参与“创业沙龙”积极性的高涨,源自他们从中尝到了甜头。通过“创业沙龙”,农民打破了封闭的种田旧观念,找到了致富新路子。
梅源村农民因“创业沙龙”调整了种植结构,今年,全村种植了200亩迷你紫番薯。眼下正是收获的季节,粗略一算,每亩紫番薯能收入四五千元,仅此一项,全村的收入就有上百万元。梅源村村委会主任刘炳荣说,在“创业沙龙”里,说说自己的点子,听听他人的智慧,能够打开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路子。
为了打开视野,“创业沙龙”还经常邀请一些在外创业的崇头农民作为“特邀嘉宾”,现身说法,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和创业经验。
今年年初,到四川创业的崇头农民叶加和被邀请到“创业沙龙”,讲述他在外从事食用菌生产的经验和收获。听完课后,20多位崇头农民跟着叶加和前往四川创业。独自到嘉兴开发食用菌的梅源村农民叶先宏,则被当地政府相中,受聘为食用菌开发指导员,月薪3000元。
崇头镇“创业沙龙”改变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孵化出茶叶、夏菇、冬菇、黑木耳、迷你紫番薯等20多个新的农业产业。同时,一大批的崇头农民摆脱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奔赴各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