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摸着石头过河
浙江在线09月19日讯
中国人有“捧场”的习惯,哪怕是个小饭店开业,致贺的花篮都会蜂拥而至,更不用提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创业板即将正式登陆亮相。
仿佛为这长达十多年的艰苦曲折的历程作一次“深情的咏叹”。近期沪深股市尽管各种题材风起云涌,但其中最靓丽的主角毫无疑问属于创业板板块。相当多数具备创业板概念的个股一周多时间暴涨40%多,炒作力度和持续时间,均无以往数次的创业板炒作的行情可比。
但是,随着创业板首批IPO企业过会消息的逐步明朗,市场炒作风潮戛然而止,从本周三开始,创业板板块在游资主导下出现疯狂杀跌,创业板开启的意义再重大,似乎也改变不了“利好出尽是利空”的传统市场运行的魔咒。
原因何在?我们认为主要是两个:首先,是前事之鉴,至今为止,除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外,全球前后设立的12个创业板市场几乎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德国、日本创业板当年风光一时,结局却是在新世纪初的高科技泡沫破灭潮流中草草关门大吉,香港创业板目前几乎可以作为用来形容“惨淡”一词的最佳参照物,区区170余家创业板公司,四分之三市价低于1港元。许多股票往往一天没有一次成交,融资功能和日常交易功能几乎丧失。面对这样的全球创业板历史,投资者心中若没有疑惑和忐忑是不现实的。
其次,是因为我们的创业板本质上还是一个“类创业板”市场。除了规模略小之外,上市要求几乎与主板一样,连全球创业板清一色的对企业没有盈利要求这一条款,都被我们颠覆——我们要求创业板企业要有两年连续盈利记录,且持续增长。因此,与美国纳斯达克相比,我们的创业板事实上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区别,一、有较高的上市门槛;二、缺乏市场的自我监管机制,与主板一样具有强烈的行政色彩。三、暂时不作做市商(Market Maker)制度安排;四、市场层次的单一性。纳斯达克目前已经发展到包括全球、全球精选和小型资本三个市场。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法与之相比。
但是,恰恰是这些区别,反而给了中国创业板逐步发展壮大的条件。与目前一些国际市场的创业板是作为主板的附属市场存在的情形不一样的是,中国创业板与纳斯达克一样,将是硕果仅存的全球独立运行的创业板市场,这就为市场今后的监管条件,上市标准的灵活设置作出了制度上的独立保证。全球创业板发展史告诉我们,这个制度路径的确立对创业板的成败至关重要。
特别是我们获得了创业板发展的“后发优势”,即能从别的创业板的失败中吸取足够的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德国、日本创业板最终失败,最大原因正是在创业板最低运行标准上放弃监管责任,大量质量低劣、管理混乱、财务状况透明度低的企业在“高成长”和“市场化”这两个幌子的掩护下登陆创业板。虽颇出了一阵风头,但市场的严酷竞争最终使这些企业露出原形,投资者遭到重大损失,市场的所有功能最后也全部瘫痪。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创业板企业的全方位监管——上市标准严格,财务透明和退市机制明确,是创业板最终能否成功的全部关键。
创业板在中国内地的最终推出,与中国产业结构发展开始进入到后重化工业时期的经济增长定位紧紧联系在一起,它要求中国金融体系对制造业的反哺必须到达这一创新高度。
“任何创业都可以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这是美国纳斯达克的一句流行语,同样也会印证中国创业板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