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1日讯
“这家哭完了吗?那边还有一家在分红包,赶紧过去……”这样的对白,出自殡仪馆送殡的“亲友”口中,大家可能很难理解,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以前只听说有人冒充亲友去婚宴上混吃喜酒,现在温州殡仪馆工作人员发现,有人竟然冒充死者家属和朋友,混入追悼人群,摆出一副“悲伤”的表情,冒领红包或礼品。最近3个月,他们就逮了40多个假亲友。
假亲友拿红包月入上千
按照温州习俗,遗体告别仪式一般都要选个“好日子”,而且开始的时间很早,大多在凌晨4时到清晨7时。为对前来追悼的亲友表示感谢,丧属一般会在告别厅门口摆一张桌子,给大家提供面包、豆浆等早餐,另外还发给每人一个小红包,里面装20元左右现金。
然而,这些简单的“回礼”,却招来一些“假亲友”,他们趁丧属沉浸在悲痛中,无暇其他,混进追悼队伍里吃免费早餐,再拿红包。
殡仪馆办公室副主任管伊尔算了一笔账:目前殡仪馆有6个告别厅,几个告别厅同时举办告别仪式的日子,每月大概有15天。遇到“好日子”,一个早上有15至20场告别仪式,日子还可以的,也有近10场。这些假亲友在6个告别厅跑一圈,轮流拿红包,有的甚至在同一个厅“蹲点”拿上两三次。
曾被工作人员抓住的几名假亲友说,一个早上每人能拿到5个左右的红包,每月红包收入就有1500元左右。
假亲友穿着挺时髦
殡仪馆保安曾抓住一些红包冒领者,管伊尔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后,保留了当时的谈话记录。
“你们是怎么知道在殡仪馆里可以拿到红包的?”
“大姐带我过来的,她说这里钱好赚。‘老牛’也带我来过,看他拿了几次,我就学会了。”
“你们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告别仪式比较多?”
“看报纸,如果哪天报纸上登的讣告多,我们会提前准备,早上提早过来。”
“所有乱拿红包的人都互相认识?”
“基本上都认识吧,大家拿久了就互相认识了,早上来殡仪馆拿红包时,都会互相打个招呼,如果保安和工作人员走过来了,我们也会互相通知一下。”
管伊尔说,曾带到办公室进行警告和批评的红包冒领者,前后加起来有40多人了,而且有些人屡教不改。他们男女参半,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20多岁。
“以前冒领红包的,大多是50来岁的无业者,但最近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且更难辨别了。这些年轻人穿着挺时髦的,看上去根本不像干这种事的人。”管伊尔说。
为了保险起见,殡仪馆工作人员发现“可疑”冒领者后,会在一旁观察,发现他们确实在“赶场子”,频繁钻进几家送丧队伍,就要上前劝诫了。
告别厅前设假亲友曝光台?
没有法律规章可以限制、打击这些行为,对假亲友,大部分家属表示恼火和厌恶。
也有个别家属认为,这些人一大早到殡仪馆给他们的亲属送别,给20元钱、送个早饭,也是应该的。况且,送别的人越多,也越有面子。
正是这样的“可有可无”,让这些假亲友更加肆无忌惮。不仅给殡仪馆增加了工作量和管理难度,也给丧属带来额外支出。
管伊尔说,每逢告别仪式多的“好日子”,工作人员就要忙于识别冒领者,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这些人很狡猾,早就认清了工作人员的脸,常和他们玩“捉迷藏”。
为长效治理,殡仪馆也想过,在告别厅前设一个曝光台,贴上这些假亲友的照片,帮助丧属识别。但咨询了律师之后又觉得不太可行。
“这个也只是种想法,目前还没贴出来,说实话我们也有顾虑,不想因此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也希望大家可以帮我们出出主意,怎么对付。”管伊尔说,“同时也希望一些丧家改良殡葬风气,不设这些行头,自然也就没人上门来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