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2日讯
对喜爱足球运动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时代”来临了。
作为全国第一批开展“校园足球”的44个城市之一,杭州市起码有46所中小学、超过50%的学生将投入这一活动。
昨天上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杭州培训班在景芳中学举行了开幕式,杭州30多名中小学校长率先接受“培训”。
本月22日至24日,亚足联教练还将给各学校的体育老师和指导员上“草根足球”课。
目的:培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足球是一种风靡全球的全民运动,为什么在中国一直开展不好?是因为我们没有氛围。”昨天的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陆煜表示,“中国的孩子读书负担重,压力大;另一方面体质差,合作协调性也差,这些都是教育和体育部门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开展‘校园足球’的意义。”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制订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全国首批44个城市的1470所小学和776所中学,将从今年起开展“校园足球”。建立和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形成校园足球文化,进而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
今后,杭州将至少有30所小学和16所初中投入校园足球活动。
学校体育课将加大足球教学比例,每周应有不少于两小时的足球活动时间,保证全校至少50%的学生参与足球活动,还要组织校内班级、年级间进行比赛。
普及的是“草根足球”
“校园足球的课程不是教孩子如何摆姿势射门,用高难度训练要求他们——这恰恰是校园足球一定要避免的。而是用传球游戏等各种‘草根足球’形式,让孩子得到乐趣,减轻学习压力,同时爱上足球。”陆煜说,校园足球需要长期坚持开展,起码要5至8年才会收效。校园足球不建排名,不强调名次,只要实施到位,孩子们不仅通过足球活动减轻学习压力,还提高了身体素质。
昨天记者在e家QQ群里,调查了30位网友的孩子,其中小学生22名,初中生8名。结果显示,有10名孩子很喜欢足球并且经常和家长、同学玩;有14名孩子更喜欢篮球等运动,但偶尔也会踢一下足球;有6名孩子表示对足球没有什么兴趣。
大多数学校连体育老师都不会踢球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70%-80%的学校,足球活动还处于停滞或空白状态;10%-15%的学校虽然有足球活动,也处于无序和混乱状态;真正做到体教结合的,只有10%-15%。1993年,杭城还有一家重点中学,明令禁止学生课余时间在校内踢足球,原因是“无教师带领下进行这样剧烈的活动,会影响上课专注程度,且容易受伤。”
在杭州,虽然足球活动在硬件环境上没问题,也有绿城球队等龙头;但软件和人才上,还比不过北京、上海、青岛、大连、淄博等城市。
“我们调查发现,如今杭州的大多数学校,连体育老师都不会踢足球。”
会上,校长们争先恐后提出各种问题。“能不能放在双休日?”“50%的学生都要去踢球吗?”
陆煜解答:“我们建议学校最好将足球课安排在周一至周五,一来可以调节学习压力,二来周六周日是休息时间,学生积极性不高,放在平时,参与的效果更好。”
“50%的学生参与,并不是大家都要下场去踢球,比如女生,可以通过拉拉队等形式参与。”
针对有家长担心踢足球要穿钉鞋,容易受伤等问题,陆煜建议:“小学初中的校园足球,孩子统一穿胶鞋;国家还会给所有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投保险,医疗费数额在100元至50万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