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2日讯
在新中国成立的60年里,总有些记忆是和一些标志性的建筑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当年的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是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里程碑。时间跨越了40多年,当我们再次和我们的孩子讲述新中国建筑史的时候,有了更引以为傲的标志,那就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
吕忠达:浙江奉化人,工学博士,教授级高工、宁波市交通局副局长。2001年起任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期间带领团队填补我国跨海大桥建设多项空白,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共获250余项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成果。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既荣幸又压力很大。从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来讲,确实难度很大。给自己打几分?及格吧。”
吕忠达说,失分的原因不是因为有缺陷,工程本身没有缺陷,但是如果上升到环境的美观来说,他觉得要琢磨的地方还有很多。目前他正率领团队建设象山港大桥。这也是一座跨海大桥,虽说跨度不象杭州湾大桥那么大,但是也有它的施工难度。
“象山港大桥主要难点是对抗风的要求。象山的台风是比较多的,基本风速要达到每秒46.5米,是目前国内桥梁之最。另外一个这个象山港的环境非常优美,对我们桥梁建设者来讲,多考虑和环境的协调,跟生态的协调也是我们一个新的课题。”
如今,杭州湾跨海大桥最被人广为称道的是全长36公里的世界之最,从桥的这一头到那一头,就算是开车也要花上至少45分钟时间。然而,在吕忠达看来,这样的世界第一并无意义。“36公里跟32公里、38公里有区别吗?没有本质区别,更重要的是客服困难去突破去创新。”
在大桥建成之后,“杭州湾”规范成了目前正在建设的一些跨海大桥的管理蓝本。而在吕忠达看来,杭州湾大桥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理念的创新。尊重自然,尊重实践,是大桥成功的经验。
一个项目的成功,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你对客观自然的认识程度,认识越深,成功概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