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关键词   范围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全省
  首页 | 原创 | 浙江即时报 | 资讯通 | 高层 | 人事 | 浙江纵横 | 媒体广场 | 图片 | 专题 | 浙江概况 | 平安浙江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文化之葩朵朵开——辉煌浙江60年特别报道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秋天,一个收获的季节。

  在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这个秋天,回望浙江社会事业建设,细数我省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领域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让人感慨万千。

  60年来,浙江百姓的文化生活由单一、封闭逐渐走向多元、开放。

  60年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从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十五年教育,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进入大众化阶段。

  60年来,浙江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08年,浙江全社会科技投入达到619.5亿元,比有统计数据的1990年增长71倍,年均增长26.8%。

  60年来,浙江人平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约35岁提高到76.38岁。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闲暇时看戏听曲、锻炼身体,浙江百姓的日子越过越滋润。我省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列上海、北京、天津之后,居全国第4位。

  文化大繁荣——百姓生活越过越滋润

  曾经,许多农民翻山越岭只为看一场电影;曾经,杭州市民通宵排队只为办一张借书证。

  新中国成立后,百姓文化生活需求开始复苏。上世纪50年代,我省整理改编了一大批优秀传统剧目,群众文化也得到初步发展。1956年,国风苏昆剧团新改编排演的昆剧《十五贯》赴京演出,出现“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文化如沐春风,开始在各个领域崭露头角。1982年9月,我省举行戏曲小百花会演,从此迎来以越剧“小百花”为代表的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不断涌现,广播、电视、报刊由少到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

  世纪之交,浙江文化建设翻开新篇章。从1999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到2000年出台《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2001—2020)》,2003年被列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从2005年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到2008年推出《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省委、省政府一个个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创新思路,使浙江文化建设驶上快车道,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如今,浙江不仅拥有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大剧院、宁波大剧院等一大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县、乡、村三级文化设施也星罗棋布,文化惠民网络遍布全省。目前,我省县级文化馆覆盖率达96.7%,县级图书馆覆盖率达90%,70%左右的行政村建起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9%和99.1%。

  如今,浙江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2008年我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3.2%,文化产品出口至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省文化产业仍逆势上扬,图书出版、广播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核心层效益稳中有升,生产、消费两旺。

  如今,浙江百姓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到博物馆免费看展览,进图书馆听公益讲座,在家门口看广场文艺演出……

  教育大发展——更多孩子有书读、读好书

  让孩子有书读、读好书,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也是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新中国成立后,我省接管、改造旧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新教育,让人民群众的孩子有书读。

  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浙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浙江孩子坐进课堂。

  1989年,我省所有县(市、区)实现基本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1997年,我省在江苏、广东之后全国第三个通过国家“两基”总验收;2004年,我省成为全国省区中第一个基本普及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省份。

  1999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策,通过兴建高教园区、举办独立学院、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等措施,拓展高等教育办学空间,让更多孩子圆了大学梦。

  2001年,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在全国省区中率先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上大学逐渐成为平常事。目前,全省普通高校达77所,普通本专科生达83万人、研究生达3万余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居全国省区第一位。2009年,我省高考平均录取率约为82.5%。

  科技飞速进步——推动经济发展改变百姓生活

  上世纪50年代,当时的省农科所科研人员改进的双轮双铧犁,曾“吸引”毛主席亲手扶犁试耕。新世纪,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带领科研人员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发、生产植物种苗,培育出多个植物新品种,他们培养的花卉品种朱蕉,种苗已占世界三分之二的朱蕉种植。

  从农具的改进到植物组培苗的研发,省农科院科研项目科技含量的飞速提高,正是我省60年来科技水平巨变的缩影。

  新中国刚成立时,浙江只有卫生、农业、蚕业等三四家试验或改进所,科研人员只有105人。尽管科研条件落后,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中国初期,我省先后取得了粮食两熟丰产技术、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的春风带来了科学技术的春天,浙江科技事业开始提速。1992年7月,我省提出科教兴省战略;2002年,我省又提出建设科技强省战略目标,并于2003年作出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决策;2007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把全面加强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

  60年来,我省自主研发成功高分子分离膜、甲肝疫苗、合成氨催化剂、印水型杂交水稻、吉利轿车、6万立方米制氧机等一批国内领先的重大技术和产品;建立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目前,我省科技综合实力居国内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进入第6位。

  60年来,浙江百姓的科学素养不断提升。据2008年我省第三次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浙江人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7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卫生保障健康——平均预期寿命达76.38岁

  最近,我省医疗界有两个名字特别引人关注:刘天香、朱焱。一个是浙大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的创始人,一个是浙大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老院长,他们今年先后以百岁高龄仙逝,一个101岁,一个103岁。

  这两位百岁老人见证了我省卫生事业60年来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我省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他们自己也是浙江百姓健康水平提高的最好例证。目前,浙江人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6.38岁。而在新中国成立前,浙江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左右。

  奔小康首先要保健康。60年来,天花、血吸虫病、丝虫病、疟疾、麻风病等一个个严重威胁浙江百姓健康的传染病被消灭或基本消灭;麻疹、百日咳、破伤风以及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的流行也得到较好控制。省医科院毛江森院士率先研制成功的甲肝减毒活疫苗已接种超过1亿人份,使我国甲肝发病率以年均20%的速度下降。

  60年来,浙江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到2008年底,全省已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5870所,而在1949年只有288所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时没有一所中医院的浙江,现在已拥有93家县级以上公立中医院。我省城乡还建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000余家,有3万多名社区医生,让城乡百姓患小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诊治。至2008年,我省86个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已全部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09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有病治病,未病防病。现在,我省每位农民能享受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政府还为全省城乡居民购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制度,社区居民打个电话,社区责任医生就会上门。

  一项项惠民措施,使我省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目前我省居民健康各项主要指标均位于全国前列。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锻炼,瑜伽、跆拳道、街舞……运动项目也丰富多彩。建在百姓家门口的体育健身设施,更是唤起了大家的健身热情。到2008年底,我省已有标准体育场地近2.13万个,社区健身苑、公园健身点等各级各类健身活动点2.46万个。

11.30:玫红系girl
11月28日杭州周末街拍
11月27日杭州原创街拍
浙江传媒校花李晞媛
11月23日杭州原创街拍 街拍客最潮装备
杭州银泰店庆街拍美图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