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3日讯
浙江农民钱包鼓起来的速度,一直不低。
200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58元,比上年增加993元,增长幅度超过10%,连续2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首位。这个让人骄傲的成绩,甚至还被有的农业专家称为“浙江现象”。
即便在今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农民增收难度明显加大;但在全省各地加强组织领导,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引导下,浙江农民的收入依然稳中有升。
记者还看到了另外一个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46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8元,增长6%。
看来,浙江农民赚钱,还真有一套。
45万只红灯笼,带来人均增收4000元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赚到的钞票滚滚来。
也许这两句话,就是衢州航埠镇孙家村村民们心情的最好写照了。昨天晚上7点多,刚刚放下饭碗的他们又忙开了,国庆60周年给他们带来了45万只灯笼的庞大订单。
“单单这一个项目,就可使我们村的1000多位村民人均增收4000多元。村民不仅赚了钱,同时也为国庆做了点事情,大家挺高兴的。”孙雨明是灯笼配件来料加工的经纪人,他与义乌一家公司每年签订加工费约150万元,占义乌市场量的30%。
今年48岁的徐美清长年生病在家,50多岁的丈夫眼睛不好,家里没什么经济来源,相对比较困难,去年,房子漏水,还是村里帮忙才修好的。
今年徐美清加入了加工灯笼行业。“现在我可以每天做五六十元一天了,我老公忙完农活,也来帮我做,我们夫妻一天可以做七八十块钱了,等有钱了,我和老公还商量着造一幢新房子。”
外出打工不如回家种树,杨梅树上能“摇钱”
“以前杨梅树苗送村民我们都不要,现在杨梅树都当成老人的家产分给孩子。”仙居福应街道桐桥村29岁的朱福明笑着说,成家后,父母就分给他200多棵杨梅树,每年几万元的收入不成问题,在外打工,不如在家种杨梅。
“我们这里,一般好的杨梅可以卖到10元一斤,而假如出口到国外的话就可以卖到180元一斤。”村主任朱贵德告诉记者,村里杨梅种植面积共达1000多亩,以东魁品种为主,年产量350多吨,年产值350多万元,仅杨梅一项,人均收入近12000元,占人均总收入的86%,出现了“一亩良田难换一棵杨梅树”“一棵杨梅树判价3000元”的美谈。
杨梅树,早成了仙居农民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渔家乐”让村民的收入翻一番
房屋后山上的板栗熟了,果子挂满了树枝;屋檐下,几只鸡在闲庭散步;房屋前的湖面上,鱼儿在跳跃着,渔民泛着舟撒下了网……这幅乡村美景就出现在遂昌县湖山乡红星坪村,许多游客就冲着这美景而来。马上就放国庆长假了,搞了近一年“渔家乐”的村民曾训媚这两天又忙开了,洗被套、换床单、打扫房间……
“原本家里就是靠打渔、种点茶叶、板栗为生。由于在家没有出路,儿子都在外边打工,”曾训媚说,去年她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办起了这家渔家乐,真不敢想象,现在会有这么多游客来玩。“现在一年收入不下5万元,收入是开办渔家乐之前的两倍还多。”
“今年国庆,我们家生意也不错,早已被上海游客预定了。”曾训媚喜上眉梢地说。
今年3月底,当地政府利用红星坪闲置的广播站、学校等用房,招商引资办起了的红星坪温泉山庄,更让这个偏远落后库区小村成了游客“涉猎”的焦点。目前,红星坪村已经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年人均纯收入56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