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9·19中国一日浙江一刻 > 微新闻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畲节 畲歌 畲师 畲乡

  畲族起源于东夷,后来南迁至广东潮州凤凰山一带,繁衍生息。凤凰山是畲族的发祥地和第二故乡。畲民信仰凤鸟图腾。畲妇戴的凤冠就是凤鸟图腾的遗迹。《凤凰山》长歌,反映了畲族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印迹。《传师学师》中也有迁徙路线的记载。古老的畲民散居在闽、浙、粤、赣、皖等省的山区、半山区里。盘、蓝、雷、钟四姓族共有68万人。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是浙江畲族的发祥地。全国有37个畲族乡镇。浙江有18个畲族乡镇。畲民们与汉人杂居,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

  晋朝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理想境界。据考源址在今湖南省桃源县境。宋状元沈晦笔下的“浙南桃花源”是在美丽的松阳县。有趣的是,我们的兄弟民族之一畲族,也有一个“桃花源”,却鲜为人知。有连畲歌叫《封金山》的就唱这件事。他们在崇山峻岭中,经过艰辛的劳动和开发,开荒打猎,重建家园,繁衍后代,休养生息,使之成为茂林修竹,桃林遍地,风光旖旎,令人赏心悦目的远离闹市的一方乐土。这连时政歌共有32条128行,在畲乡广为流传,它是畲民反抗封建压迫,追求幸福自由,向往没有剥削生活的心声,并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蓝图。

  但是阶段的压迫,民族的歧视,又使他们不断迁徙,颠沛流离。如唐高宗时代就爆发了一次较大规模的畲民起义。时间是在公元712年3月3日。这一天,畲民们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以后就形成“三月三”畲族歌节。畲民起义前后经历45年,终被封建统治者所镇压。畲民多么希望有一方乐土,过着平静安宁的生活。因此,在清朝中叶,就产生了《封金山》畲歌,以寄托畲民一种美好的愿望。

  畲民不但勤劳勇敢善良纯朴,而且历来热爱生活,喜爱唱歌。无论是婚丧节庆,还是待客会友,都唱歌、对歌,可以说是源远流长,跨入阶级社会的门槛后,由于兵燹、民族压迫与苦难而被迫南迁。其民歌起源于情歌,与春秋时期的“郑声”、汉晋时代的“乐府”、“子夜歌”和唐宋以来的“竹枝词”、“畲田调”一脉相承。叙事歌、时政歌、劳动歌、小说歌、祭祀礼仪歌与识理斗智歌等,是畲族民歌的发展。畲歌的丰富多采,充分显示畲民的智慧,其歌词古朴自然,又清新活泼,充满山林风味,反映了畲族的风情特色。

  畲歌系畲族的民间文学,传唱内容广泛,可以说无所不歌,俗不离歌。在苦难深重的旧社会,畲民们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漫漫长夜他们唱的是忧愤、抗争之歌。一唱雄鸡天下白,畲民们盼星星、盼月亮,迎来了:)这个各族人民大救星,使畲民翻身解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他们心中有唱不完的欢乐幸福之歌。他们用高亢的歌喉,热情讴歌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歌颂社会主义新生活,高歌畲民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沐浴下,走上了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畲歌曲曲颂党恩。让我们在畲歌的海洋中撷取一朵朵浪花吧。如《党的恩情比海深》、《山歌唱来别有情》、《赞三中全会》、《党是日头我是花》、《歌唱十五大》、《党的政策暖心房》、《忆伟人》、《千歌万曲向党唱》、《中华崛起在今朝》、《社会主义好》、《庆香港回归》、《民族团结歌》、《开放歌》、《改革歌》、《畲民跟党永向前》、《歌满青山情满怀》、《畲民与党心连心》、《歌唱三月三》等等。大量丰富多采的新歌,在畲乡广为传唱,在三月三歌节上达到高潮。你听,抒情的歌词,优美动听的曲调,让人们经久难忘。嘹亮的歌声萦绕在畲乡上空,余音袅袅,不绝于缕。每届的“桥竹柳新”三月三歌会,宾客用膳时热情的畲家主人仨都拿桶盘,口唱敬酒歌,歌词大意是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多吃酒菜。客人们纷纷以红包为赠。会堂内灯火辉煌,一排排,一对对男女歌手拉开架势摆歌台,一唱一回,比睿斗智,通宵达旦。他们出口成歌,此起彼伏,激情昂扬。女歌手唱得清婉嘹亮,男歌手出声高亢雄浑,歌词都“引物连类,委曲譬喻”,“语带双关,纤徐有情”,“自然合韵。”

  三市县之间早有联系。在明朝正统年间(1436年—1449年),庆元人叶宗留领导矿工起义死后,其部下丽水人叶希八、宣平(武义县)人陶得义又率部攻占遂昌,并发动遂昌矿工和松阳板桥鹞子岩(老鹰岩)银矿矿工于1448年围攻处州城(丽水市),后退守在老竹和柳城一带,至1455年才被官府镇压。有连叫《老鹰岩》的畲族叙事长歌就唱这件事。解放前,原松阳县县长祝更生率部起义后把驻地迁至板桥,后到丽新马村与丽水的起义队伍会师,召开庆功大会,成立丽、松、宣、遂游击队,建立跨县根据地。建国后,“浙东义勇纵队”股匪1300余人窜聚丽新黄弄村,当地土匪组织“忠义救国军”更加嚣张,竞在丽新畎岸村挂出“丽、松、宣联络站”的牌子,活动猖獗。当时,丽水、松阳、宣平三县武装大队即联合行动,毗邻乡镇人民紧密配合,同仇敌忾,英勇杀敌。于1949年11月全歼顽匪,捍卫了革命政权,确保了老区人民的平安幸福生活,高奏了一曲三县畲、汉人民团结抗敌的凯歌。如今,“新桥竹柳”四个民族乡镇之间互通信息,开展治安联防、经济开发等合作,成效显著。现在,这些年轻有为的畲乡领导们目光远大,保留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把改革致富奔小康之路推向深入。据悉,宝岛台湾也有从大陆迁移过去的畲族人。畲族同胞们盼望着两岸早日统一,这样的话,我们诚请台湾畲胞前来参加三月三畲族歌会活动,以促进两岸畲民的民间文化交流,以增进两岸畲胞的友谊,友谊天长地久。

  我在板桥畲乡歌会上邂逅已从松阳县民族中学退休的雷陈鸣老师。他作为畲族子民,关注畲乡文化建设。他看到一些报刊关于对畲族历史文化报道有误。于是,他感到有责任站出来致力于畲族文化“打假”行动,以正本清源,还畲族本来面目。他对三月三歌会情有独钟,倾注了大量心血,创作了不少歌词,供歌手们传唱。在此,我对他即兴采访。他总结说:“综观歌会深受畲乡人民欢迎的秘密,就是因它是政府牵头,各方支持,民间参与,以弘扬畲族传统文化为主体又具有多功能载体的形式。”他见笔者对畲族文化有浓厚兴趣,连镶边的直襟上衣都穿在身上,眉飞色舞,话题又聊开了。我问道:“雷老师,请你谈谈畲族队伍的建设问题好吗?”他回答说:“好的。畲族民间歌手队伍的组织,要注意以老带新,以扭转畲族艺人结构严重老化的局面。平时要加强学习传统文化,不断创新,采用各种方式培养年轻歌手和舞美人才,不断发现新人,增添新鲜血液。”我又问道:“畲乡歌会重头戏是什么内容?”他的话匣子又说开了:“歌会的重头戏之一是长夜赛歌,是比睿斗智,广泛交流,促进歌会的赛歌评奖,评出优胜歌手和积极工作者,给予奖励,这个做法很好,值得推广,使畲乡歌会更上一层楼。”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九日,我走进板桥畲乡,兴致勃勃地来到后塘畲寨。这是个浙南寻常的村寨,座落在山弯一个小盆地里,周围是大片的松树林、毛竹林,尤其是村后的三片大松林,老远就引人注目。村里泥墙灰瓦,错落有致。远看青山连绵,层峦叠嶂。近看山路弯弯,屋舍俨然,民风淳朴,犹如一幅浓装淡抹的山水画。当地畲民面慈友善,我遂放心往前走。

  我曾查阅新版《松阳地名志》“后塘村”条目云:“82户,364人,其中汉族3人,余均畲族。村在山后水塘边,故名。位于乡政府驻地东北0.8公里。”它是与大凸、靛青弄、枝树坳和黄碧岗四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的。我到村支书雷俊法处,他正在家带孙女,儿女们均在外地工作、打工,家里只剩下他们爷孙仨。聊起家常,使我了解村里不少人事的变迁。后来他提到自己说:“当了二十几年村干部,畲民生活还是无起色,甚感惭愧。”我安慰他说:“你已经尽心尽力,为村民办了不少实事,不要太为难自己了。”

  这畲乡人都是土生土长的,可他们祖先却是颠沛流离,背井离乡,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好不容易才到此落脚。他们祖辈留传下来的宗族、亲房观念颇深。在这贫瘠的土地上建立家园,繁衍子孙,生生世世,经受了无数的风雨。他们平日的穿戴已与汉族无异,若不深入了解,诚然不知。

  畲族文化的传播者雷阵鸣先生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古老的畲族衍生于中原华夏热土,源远流长。蓝、雷、钟各姓畲民乃畲族的分支,绵绵窳迭,有稽可查。他们崇拜凤鸟图腾,其妇女所戴的凤冠头饰即此图腾标帜的遗迹。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而较早地南迁到闽、粤、赣交界一带繁衍生息。雷姓一支始于雷公之后,出自方雷氏部落,后以国为氏,单姓雷。清初,后塘雷姓始祖德龙公始居后塘之时,曾备受地霸搔扰之苦,多亏板桥周姓汉族同仁和丽水丽新等处畲民鼎力相助,才得以立足安家拓荒立业。

  如今发展成为板桥畲乡最大的纯畲族村居住。在党的民族政策沐浴下,参任工、商、政、教、医等业后代日多,村民安居乐业,文明之风吹进畲乡,曾被评为省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和文明村。”

  如今姑娘小伙们不安分于深居山坞之中,大多外出闯世界,增长见识,更新观念。他们付出了才智和勤劳,换回的是知识和财富。今日畲乡,已不能与往昔同日而语了。

  畲民历来不排除族外婚,如畲族的吴、李等姓,就是族外婚的明证之一。但因经济条件关系,多为族内婚,也有小伙子从毗邻县、乡来赘婿的。因为他们语言相通,风俗相同,亲热有加。我见到一位丽水入赘靛青弄的,即畲族民歌手蓝林生。我一到蓝林生家,一股茶香便扑鼻而来。只见大厅里放着许多刚采回来的新茶。老蓝的民歌唱得多又好,是远近闻名的“歌先生”。我与他在“竹柳新桥”三月三畲歌会上见过多次。领略到他那美妙动听的歌声。他的爱人也会唱山歌,他的大哥还抄录、创作了不少歌词,拿出来给我看。啊,这真是一个山歌之家。

  中午时分,阳光照耀畲乡,后塘古寨呈现一派古典的神韵。我告别了热情好客的雷老师一家,走出村来。石子路边站着几个畲族姑娘小伙在憨笑,目送我离开。我突然想起乾隆二年(1737)福建省督抚部宪郝卢具奏朝庭的话:“普天之下,最善良者莫若畲民也。男耕女织,恪守法纪,风俗近古。”朝庭颁旨绘画畲民图册进览,仍准畲民不编丁甲,免派差徭,循例古法,勒石示谕。

  畲乡,更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7号

网站简介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