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白鹭在天台县浅水湾别墅区附近“翩翩起舞”,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滨海工业区:“染缸”绿色革命
在人们的印象中,印染与污染是一对孪生兄弟。看到泛着泡沫、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印染污水,人们无论如何也无法将它与“绿色”两个字挂上号。
8月19日,绍兴县滨海工业区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授予“绿色印染研发生产基地”称号,这样的基地,在中国尚属第一家。
在这里,集聚了近50家印染企业,总产能达50亿米/年,印染布总量为全国印染总量的十分之一。
在这里,印染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风景独好”。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1.27亿元,同比增长239.1%;上缴税收1.6亿元,同比增长20.6%。
在这里,作为绍兴本土三“缸”之一的“染缸”,印染行业给人的传统印象被颠覆。经处理后的印染污水,竟然达到生饮标准:前不久,在滨海工业区的“金祥惠纺织”公司中水回用车间,笔者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一幕:老总端起一杯经处理后的“印染水”,一饮而尽……
这是一家生产各类全棉和交织混纺类织物的专业染色企业,2008年3月份才正式投产。公司一开始就走高端路线,先后花巨资引进全球最先进、最环保的气流染色缸和、定型机,以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水回用设备。印染车间排出的废水,经过冷却塔、搅拌池、沉淀池和清水池等环节,经过一道道工序处理后,印染水竟变成了清澈透明的纯净水。
“这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厂房,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印染行业的印象。”英国最大跨国服装商业零售集团“玛莎百货服装”主要负责人参观完滨海的嘉业印染厂时,由衷地感叹。不久前,“玛莎”派出的两位外商正式入驻“嘉业”,把该厂加工印染的面料,源源不断地发送到“玛莎”设在他国的成衣工厂。
一些老企业纷纷“壮士断臂”,毅然淘汰落后生产线,在“绿色”革命中寻求新生。浙江宝纺棉麻印染有限公司原来采用的是轧染设备,这种印染方式染色效率低、用水量大,且废水回用率低,产品档次也相对较低,如果继续采用轧染生产线,企业前途堪忧。
为此,3年前,“宝纺”痛下决心,耗巨资将所有轧染生产线统统下马,换成了蜡染生产线。没想到这一换,却换来了一个大市场。如今企业所生产的蜡染印花布,深受国外客户喜欢。“宝纺”一举成了全国印染业较早走出危机的典型。
红绿蓝纺织印染公司耗资近1000万元,历时3年研发成功的“数码印花产业化技术”,把原来只能用作打样的数码印花,直接用于生产。该技术使印花不再受套色限制,产品品质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且这种印染方式,能使污水大大减少。
通过几年建设,滨海工业区已经构筑了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三张网络”。工业区管委会安排了1000多万元资金,奖励印染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及气流染色技改。把不同企业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生态产业链。同时建立统一固废处置工程,集中处理有关工业固废能力达2.2万吨。通过两家热电厂实施集中供气,避免了企业自建蒸气燃煤锅炉导致的供热资源消耗大的不足。目前,工业区热电联产实现100%集中供热。
今年,滨海工业区管委会又在每年1500万元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奖励资金中,列出一定比例,给印染企业“吃小灶”,引导他们更新工艺设备,增加技改投入,推动品牌建设。
到目前,工业区内实施“中水回用”工程的印染企业已有23家,安装定型机废气收集装置的企业34家,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装置安装率达100%。1-7月,全区印染产量同比增加6.2%,但万米印染布污水排量同比下降1.5%。
绍兴县有180余家印染企业。滨海工业区的“染缸革命”如一阵绿色旋风,必将给这个占全国印染总量1/3的城市带来深远的影响。
“花果村”的变迁
玉环县楚门镇蒲田村原是个远近闻名的花果村。每年春天,这里桃花梨花相映成辉,全村都弥漫在浓郁的文旦花香中。到了秋天,累累的柑橘、黄澄澄的文旦压弯了枝头,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因为生态环境好,1996年我们曾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荣誉呢。”村支部书记袁必华感慨地说。不过,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村里的环境却一天比一天“烂”,最后落了个“烂蒲田”的骂名。
这10年里,为了发家致富,蒲田村陆续引进了110家企业,从一个农业大村摇身成了工业大村。特别是占了全村企业总数70%的铜阀门铸造企业,多年来沿用过去的土法铸造工艺,用焦炭烧制铜棒,没有任何处理措施就直接排污。
渐渐地,村里流经企业周边的河道全部发黑发臭,再也钓不到活蹦乱跳的鱼,也看不到纵情戏水的孩子。山上的树木也开始发黄,枯死,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闻的气味。
2005年,村两委、村民代表、党员和企业代表等123人召开会议。袁必华回忆说:“最后,我代表村两委提了两个问题。一是钱与健康哪个重要;二是我们再这样下去,子孙后代会怎么骂我们。”
当天,会议全票通过了“优化产业结构,改造企业生产工艺,整治污染企业”的环境整治专项方案。
随后,蒲田村联合有关部门一次性整改了村内所有土法铸造企业,成为当时玉环县土法铸造整治工作的一个典型。后来,该村又连续多年投入200多万元搞绿化,400多万元搞基础建设,2007年2月被评为台州市市级生态村。
如今,蒲田村全村绿化面积已近7000平方米,村内90多家企业均完全达到环保标准。连年来,该村工业经济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冶炼户的绿色“转身”
今年45岁的王禄福是永康市古山镇西炉村农民,1984年他开始加入小冶炼的行列,赚了不少钱。不过,他住的村子却终日被乌烟瘴气笼罩。
不能再吃“祖宗饭”了。几年前,王莲花劝说丈夫改行务农种树,种出真正的绿色农产品来“还债”。
2001年12月,王禄福、王莲花夫妻俩举家来到舟山镇新楼村,承包下1000多亩荒山,创办新楼莲花绿色山庄。一开始给果树治虫防病用的是化学农药,王禄福觉得对环境有破坏,“异想天开”想用植物来配制防虫的“植物农药”。“人生病了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为什么给果树治虫不能用中草药呢?”
2002年,王禄福在一位老中医的指导下了解了几种常见的杀虫草药,之后他又特别留意大自然里那些不招虫的植物。他用大蒜、洋葱、辣椒等10多种植物进行试验,从中分离有效成分熬成各种汁液,按照不同的比例配置“杀虫剂”,一次次做果树防病防虫的实验。现在,他已探索出用17种植物配制的不同的“植物农药”,能让果树防治各种病虫害和“强身健体”。
王禄福的“植物农药”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关注。永康市环保局对绿色农庄的土壤、水分、大气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合格,环保部门评定该基地为该市的“绿色水果基地”,莲花山庄的方山柿还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2007年11月,王禄福一家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示范户。去年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也相中这个“绿色家庭”,将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保存库建立在莲花山庄。
排污权交易浙江走在全国前列
截至目前,我省11个设区市中,已有9个开展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全省90个县(市、区)中,也有17个开展了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早在2002年,嘉兴市便在秀洲区进行了企业排污权有偿使用的试点,经过5年多的探索实践,于2007年11月起在全市范围全面实行排污权交易制度。截至目前,嘉兴市排污权交易储备中心已完成交易百余笔。
绍兴市也是试点成效较显著的城市之一。绍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制度中,重在排污权有偿使用指标的初始分配,体现了环境资源化、价格化、有偿化、产权化。对排污单位多余的排污指标,采取政府回购的方式,并规定了必须回购的几种情况。
杭州市致力于排污权交易政策、地方性法规的制订工作,台州市则在跨产业排污权交易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丽水、衢州等市目前也正处于试点工作中。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修改完善《浙江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抓紧起草《浙江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研究制定《排污权核定技术办法》,明确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的政策、法规依据。同时尽快制定排污指标的初始价格,逐步探索完善适合浙江经济发展水平、环境保护实际的排污权价格体系。
生态浙江60年大事记
◇1963年,浙江省第一个比较完善的排污工程——杭州市1号管道排污系统建立,该系统干管全长13.6公里,设7个泵站,总投资605.418万元,日排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18万吨。
◇1974年8月,浙江省召开第一次全省环境保护会议,11月成立浙江省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1978年9月,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在温州召开。重点讨论了《浙江省环保八年(1978-1985年)规划要点》,提出了限期治理的重点企业名单及治理方案。
◇1981年4月,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成立,全省11个省辖市建立了独立的环境保护局。
◇1989年,浙江第一次实行了各级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1992年起,浙江省将环境保护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1994年以来,浙江省召开全省环保会议,并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通知》,组织实施“碧水、蓝天、绿色”三大环保工程、《浙江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浙江省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同意将浙江省作为全国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我省成为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等之后的第五个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
◇2004年省政府召开全省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会议,部署了以全省八大水系水污染整治和11个省级环保监管区为重点,全面开展“811”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2005年,省政府下发了工业项目新增污染控制、钱塘江流域污染整治以及环境污染整治企业搬迁、转产、关闭的若干扶持政策等规范性文件,颁布了《浙江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2006年,省政府颁布《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为加强环境执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此外,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还颁布实施了10多个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了环保地方政策法规体系。
◇2008年1月开始,浙江省开展第一次全省污染源普查。
◇2008年初,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节能减排大会,会上省政府与各设区市签订《浙江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责任书(2008~2010)》,正式启动“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
◇2009年,为全面落实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统筹城乡环境保护进程,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合力推进农村生态环保工作,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浙江省编制了《浙江省农村环境保护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