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中山路,由南到北,南宋文化、明清文化、近代文化、现当代文化依次呈现,形成了一个清晰的历史文化序列,全方位展示了杭州的历史、现在、未来。老年人可以在这里追忆历史,青年人可以在这里体验时尚,外国人可以在这里感受中国,中国人可以在这里品味世界。本报今明两天分上下篇推出南宋御街·中山路报道,由南到北,带你感受历史、触摸未来。
今年9月30日,杭州的城市日,南宋御街·中山路将正式对外开放。
中山路,最能牵动杭州人心弦的一条城市道路。南宋时为御街,又名天街、大街,是南宋都城临安城南北走向的主轴线。“十里天街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室。”明代更有“一代繁华如昨日,御街灯火月纷纷”描述南宋临安的繁华。
重新唤醒市井生活记忆
为了保护这条曾经奢华一时的南宋“御街”,恢复以往繁华胜景。2008年1月16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启动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两年快过去了,开工典礼上,将中山路打造成“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的誓言犹在耳边。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这样阐述中山路的总体定位。他认为,实施中山路综保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展示都城风采、恢复城市记忆、重塑空间机理、再现市井生活、交融中西文化,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宜文的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让老年人在这里追忆历史、青年人在这里体验时尚、外国人在这里感受中国、中国人在这里品味世界。
中山路南起万松岭路接凤山路,北至文晖路接河东路,全长约4公里,是今日杭城内历史渊源最深厚、历史地位最突出的一条历史文化名街。中山路的开街重现南宋御街“百业百态,万家灯火”的繁华景象,成为杭州城市时尚品质生活的新地标。
中山路总体定位为南宋御街国际旅游综合体,它以中山路为轴,以吴山为心、以坊巷为基,形成“甲”字形国际旅游综合体空间格局。“甲”字形的上半部分的“田”字东至中河,西至延安路及吴山沿线,南至万松岭路,北至平海路,由中山中路、中山南路和河坊街构成田字中间十字形的横轴与纵轴,串联区域内坊巷、文保单位及其他特色区块。
如今,经过近两年的努力,中山路综保工程顺利完成,南宋御街露出真容。行走其间,人们仿佛穿梭于千年时空之中,一段段关于南宋皇城的繁华景象、市井生活的记忆被重新唤醒,一个个关于老杭州的历史碎片被串联成线,一幅杭州生活品质的千年演变图,一个“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发展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跨越800多年的“建筑历史博物馆”
中山路就像一条幽深的历史隧道,历经800多年,曾经的宏丽、辉煌,帝王御驾的旌旗招展,公侯贵族的车马辙印,商贾百姓的轿履足屐随岁月而模糊,中山路沿街两侧保留了近代商业建筑及仿西方古典式建筑。这些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山中路和清河坊一带,包括18个各级文物保护建筑和29个重点历史建筑,以清末民国建筑为主。
这些难得的历史建筑让城市管理者有了深深的思考。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指出,中山路是具有独特风貌的历史街区,是承载着杭州历史繁华的“御街”,全力保护和精心延续中山路的历史文脉,是几代人的愿望,更是当代人的责任。
中山路南段的历史建筑非常集中。按照打造“建筑历史博物馆”的保护格局定位,在对它们进行保护性利用中,上城区对完好的历保和文保建筑保持原样,以求如实反映历史遗存;对个别构件加以更换和修缮,修旧如故;对建筑风貌和主体结构保存情况较好,但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历史建筑,保持历史外貌,建筑内部进行改造;对建筑质量较好,但风貌较差的现代建筑,通过立面整治让其旧貌换新颜;对建筑风貌和主体结构保存尚可,但功能不利于提高街区活力的一般建筑,更新建筑使用功能;拆除部分与传统风貌冲突较大的一般建筑。
中山路上,南宋以来的坊巷制,是其重要的“胎记”。在中山中路步行街中,恢复了原有的坊墙和骑楼,增强步行街的深邃感。步行街上建造的五座坊墙、九座骑楼已经完成;中山中路沿街文保、历保建筑也已修缮完毕。
打造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
南宋时期,御街就是一条具有高水准的品质之街。商贾众多,店铺林立,交通发达。今天的中山中路,按照打造宜居宜商宜游宜文的“中国生活品质第一街”的功能定位,坚持细节取胜,处处体现了高品质。
城市主题雕塑中,最夺人眼球的当数名为《四世同堂》的雕塑,它展示的是一幅老墙门前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而雕像的原型就是中山路上的一户人家。这个家庭中,最年长的是吴儒珍老人,今年已87高龄,她从小住在杭州中山路的行宫前(现在的惠民路)西府局,家里经营过当时杭州城3大绸布庄之一的元泰绸布庄。如今汪家已有32位成员,现在大部分人还在中山路一带住着。这组32人雕像就是全家人坐在一起拍全家福的情景。
除了《四世同堂》外,中山中路上还有《新中国第一居委会》等4组城市主题雕塑,古朴、典雅、精致、厚重,与充满人文气息和本土特性的城市家具、壁画地饰,构成了一条公共艺术精品长廊。中山中路上,香糕砖、青石板、青灰色,再现南宋御街独具特色的古朴韵味;引水入街,水渠有宽有窄,有深有浅,水流潺潺,鱼游浅底,引荷入渠,使水景和荷花成为中山路历史街区的一大“亮点”和“卖点”,再现了昔日杭州“路河相融”的历史风貌。
南宋御街·中山路步行街,是御街推出的核心区块,南起鼓楼,北至西湖大道。从西湖大道至惠民路是“金”典财富老街,设置珠宝、首饰、名家珍品、娱乐天地等业态,惠民路至高银街是时尚新领地,配置运动休闲服饰、流行饰品等;高银街至鼓楼段是高品质之源,配置中外精品、国际产品体验馆、西式餐饮等业态,是现代商业的展示台。
目前,老凤祥、潮宏基等珠宝企业,耐克、阿迪达斯、丽琪等流行服饰类,C&A、都锦生、星巴克等品牌店纷纷签约中山中路步行街,开街当日,将有50余家店铺开店营业,另外有30家左右将在开街时布展;王润兴酒楼、景阳观、天工坊等经整修后的老店换新颜,满记甜品、哈根达斯等中外品牌落户御街。
在中山中路步行街上,你可以品尝各式各样的南宋面食与南宋传统风味小吃;入住若干外观、内部装饰及摆设带有浓厚南宋文化特色的体验型旅店;乘坐具有南宋风格的电瓶车;参观反映南宋及明清等不同时期风貌的历史建筑、遗址和景点;购买南宋御街全景扇、南宋御街建筑模型、南宋风情丝绸女装等旅游纪念品;欣赏具有南宋元素的布袋偶、提线木偶、皮影戏、琴锣书唱、大鼓书、古典魔术等勾栏瓦肆。
城市有机更新的一次成功尝试
“产业结构老化,商业价值整体衰落,业态资源流失严重。历史风貌和地方性特征破坏明显,特色渐失。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市政基础设施陈旧,市政管网亟待扩容更新,街道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景观绿地配置不足,交通系统严重老化,生活在中山路两侧的一些老百姓住在人均只有几平方米的危旧房里,整天过着倒马桶的日子。”这是改造前中山路特别是上城段的真实写照。
实施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缓解交通“两难”,实施“环境立市”战略,推进旅游国际化,实现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改善沿线居民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需要。
在中山路综保工程中,凡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项目,市委、市政府都坚持以民主促民生,积极探索建立党政、市民、媒体“三位一体”以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落实“三问四权” ,回答了中山路能不能打造建筑历史博物馆、能不能引水入街、要不要打造公共艺术精品长廊、能不能搞步行街、要不要调整业态、能不能适当增加新建筑和骑楼、能不能解决资金筹措等七大问题,努力把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打造成杭州“道路有机更新”的样板与示范。
在中山路改造中,牵涉的沿线居民危旧房屋拆迁中,按照“鼓励外迁、允许自保”原则,完善搬迁政策,推进搬迁工作,将中山路综保工程有关政策与历史建筑、文保建筑保护、危旧房改善、庭院改善等政策相衔接,最大限度地改善居民生活,让群众获益,使中山路成为周边居民的“摇钱树”、“聚宝盆”,成为百姓叫好、专家叫座的又一世纪精品、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