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安寺内的“伏虎禅师”像。记者李忠摄
桂花香中寻靓影,一路飘香一路醉。昨日上午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八批十大项目竣工典礼结束后,参观考察队伍拾台阶、探幽林、访“圣僧”、转村庄、闻花香、赏美景,深深领略了八推“新西湖”的精髓。
已82岁高龄的江老先生,驻足在六和塔景区陈列馆前,感慨万千:自小居住在六和塔附近,从记事起就经常来看六和塔。如今我已是82岁高龄,但六和塔依然神采奕奕,西湖更是年年有新景,让人百看不厌,不愿拔步离去。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综保工程9年来的坚持,续写着诗人白居易对西湖的赞美与牵挂,让天下游人无不共鸣、无不动容。
一寻六和真意,方悟人生有解
六和塔的点滴变化,逃不过江老先生的眼睛。当参观队伍乘坐电瓶车来到六和塔边,观览六和塔陈列馆时,江老先生不时停下脚步。
“在我记忆中,六和塔曾先后大修了三次。这次尽管塔体没有重修,但是塔基及周边环境都作了很大调整。比如按照老格局在六和塔两边设置古围墙,对六合碑亭进行全面维修,增加了许多碑帖,精心布置了文化陈设……我看得出来,他们做得很用心。”
江老先生以“用心”二字,对六和塔景区周边环境整治项目作出了点评。有“用心”之感的,又何止江老先生一人。当参观队伍走进“塔之瑰宝”陈列馆时,顿时视线凝结。
六条悬垂而下的丝绸白色帷幔上,分别题印着“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六个四字词,即为“六和”之真意。
参观者或作恍然大悟状,或感慨独自私语,或频频点头称是,或大赞先人之智慧。如此简单明了的道理,红尘俗世中却往往参不透、道不明,六和塔之行让人方知:人生有解,答案简单。
二探九溪幽林,方觉世间清净
离开六和塔后,参观队伍便来到了九溪景区。“重重叠叠山、曲曲弯弯路、丁丁东东泉、高高下下树。”清代学者俞樾曾如此描绘九溪之美。对于许多“老杭州”和“小杭州”而言,“九溪十八涧”是夏天必定要去的避暑胜地。
然而,随着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深入,通过精心的整治,周边的景区景点和“景中村”都焕发新颜,朝着“景区美、百姓富、寺庙兴”的目标迈进,唯独九溪景区一带,还夹杂着脏乱差的不和谐。两年的努力,让九溪景区重现昔日胜景。
队伍中的“老杭州”打开了话匣子:“看到九溪,就回忆起了童年。那时,总是要求父母带着过来嬉水玩耍,一晃就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时候再回来重温一下,踩踩水、喝喝茶、走走路,一定非常快意。”
人生快意之事,又怎及在理安寺内小坐一阵、沏上一杯绿茶。参观九溪景区期间,队伍拾阶而上,登上了理安寺。2002年,市委、市政府和西湖风景名胜区对理安寺遗址实施整修改造,利用遗址所在的山谷林泉资源,吸取佛教艺术和格局,提升其“深山藏古寺”的幽僻意境,完善了休闲旅游区,满足现代游人回归自然、享受自然的需求,并于2003年对游客开放。
寺庙坐落于山坳中,掩映于丛林间。寺内多为桂花树,盛装着满寺花香。刚进寺庙,就见几位游客悠闲地围坐在户外休闲桌椅边,一杯绿茶,几碟坚果,好不惬意。若不是参观队伍突然造访,他们一定还沉醉在花香和静谧中。
三访景中村庄,方知综保深意
九溪村整治是九溪环境整治二期项目的重点之一。在深入九溪景区前,参观队伍先行穿过修建一新的村道,来到了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味的九溪村。
在九溪村口,一支特殊的铜管乐队——灵隐村农民铜管乐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演奏的曲目是激昂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欢乐颂》等等,专门为歌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第八次推出新西湖而奏。记者了解到,这支乐队是今年8月中旬组建的,从训练到今天表演,也不过1个月时间。尽管乐队成员有些是家庭主妇,需要照顾家庭和孩子,但是她们还是非常踊跃地报名参加并坚持训练。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丰富的背后,是灵隐村综合整治带来的成果。这也预示着九溪村村民的美好明天。
经过一年的整治,原本脏、乱、差的九溪村已旧貌换新颜。徐村126号俞女士家刚好在茶山边上,又恰恰是游人必经之处。每天听到路人的赞叹声,她觉得很有“面子”。她还向记者透露出自己的心思:“等家里全部装修好了后,就开家茶馆。如果有人肯投资,那就更好了。这么好的环境和资源,不用真的可惜了……”随后,参观队伍还乘车考察了满觉陇整治情况。
“景区美、百姓富、寺庙兴”,这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景中村”综合整治项目的目标。当参观队伍中不时发出“在这里坐下来喝杯茶不错”的声音时,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俞女士的心思,会有人懂。总有一天参观考察队伍,会变成成群结队而来的游客、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