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珍和优珍是两姐妹,因为是邻村,我们都叫他们姑姑。今天是周六,8点多一点,亚珍姑优珍姑从各自的家出发,来到了新昌大佛寺的大雄宝殿前,支开贴满了各地游客在大佛寺景区留念照片的相框,取出照相机往脖子上一挂,向游客走过去招揽生意,开始了一天的营生。说是营生,在现在说来,实际上已经是一种情结,或者是一份纪念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数码时代的到来,她们的这份营生已经日渐低落了。
亚珍姑优珍姑是在大佛寺景区摆照相摊的,帮游客拍摄留念照片。这营生,姐妹俩已经干了有20多年了,一直从楚楚动人的黄花闺女干到人过中年。
“姑,今天生意怎么样?”听到我的问候,亚珍姑脸上的表情显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看到我这“大侄佬”出现在眼前,看得出还是挺开心的。“大侄佬啊,今天又陪哪位领导来视察了?”因为我去大佛寺见到她们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随领导去调研考察啥的,亚珍姑就这样调侃我。一旁正百无聊赖地在看着蚂蚁搬食物的优珍姑也起身跟我打招呼。
一听说我想拍她们9月19日这一天的活动,两位姑姑坚决拒绝,还说这么老了,上报纸可不好看啦。哈哈,岁月催人老啊,我这两位姑姑年轻时那可真是两朵花呢。虽然两位姑姑不让我拍照,但还是向我这“大侄佬”介绍了现在她们的营生状况。
不要说20年前,就是放10年前,她们这景区拍照的营生是当时很吃香的,生意那叫一个火爆。据称,那时候,整个大佛寺有摄影摊点不下20个,那是经过管理部门批准的,还有很多没经过批准偷偷做生意的。也因为生意好,20多个摊点根本忙不过来,对那些无证的也没时间去管。那时候,自己有照相机的游客很少,大都是靠这些摊点的摄影师拍的。20年前,给游客拍一张照片是2元钱,除去成本有1元5角左右的利润,一天忙活下来,赚个50元是不成问题的。那时候工作的人工资也就100来块一个月,在大佛寺摆摄影摊实在是个好营生,不少人都是全家老小齐上阵。姐带妹、父带子、夫带妻,全家人靠这个过活,而且过得有滋有味的大有人在。就说我那俩姑吧,生意兴旺的时候,就带着她们的丈夫和一小侄女一起在大佛寺拍照片,俨然一个家庭公司。很多在那摆摊的人没几年就在自己村里建起了最高的楼房,买了幸福牌摩托车,那个威风啊。亚珍优珍两位姑姑因为人长得漂亮,又能说会道,几年下来更挣了不少,是远近有名的“富婆”。
“现在生意难做啊,大侄佬给姑找个工作做嘛。”刚和游客谈生意而没做成的优珍姑转悠回来半开玩笑地说。
反正没啥生意,亚珍姑优珍姑索性坐下来跟我聊了起来。“现在的游客基本上都自己带了照相机来的,有的还带了摄像机,哪里还有什么生意可做呢。一天下来,能遇到几位偶尔没带照相机的拍个几张留念,赚点饭钱,已经不错了。”亚珍姑不无遗憾地说,“年纪大了,又不可能找哪个单位去上班,况且已经习惯可这样的生活,也不想再奔波了,儿女也大了,吃用不愁,就这样过日子吧。”
大佛寺,人来人往,游客一天比一天多起来,而亚珍姑优珍姑的生意日见清淡,曾经跟她们一起做生意的小侄女早已去了工厂上班,而亚珍姑优珍姑任然厮守着这份营生,两姐妹心里很坦然,她们说是习惯了,实际上,在她们自己的内心深处,厮守的是一个远去的时代,留守的是一份不舍的情愫。
傍晚时分,姐妹俩收了摊回到各自的家。这一天,亚珍姑拍了5张照片,毛收入30元,优珍姑拍了4张,毛收入25元。
链接:据网上搜索的数据,浙江省1985年时,市区百户家庭拥有照相机的数量是个位数,到2008年,市区百户家庭拥有照相机的数量为5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