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首届杭商大会在杭州天元大厦举行。 本报记者 胡元勇 摄
浙江在线09月29日讯
马云说,“阿里巴巴有梦想,所以成就无数人的创业梦想;杭州有梦想,所以能共建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
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邦良说,“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马云和李邦良都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企业家,他们从事的行业不同,年龄不同,但都是“品质杭商”的代表,昭示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一群企业家的精神风貌。
昨天,杭州市召开首届杭商大会,会议表彰了王星记、张小泉、景阳观、方回春堂、知味观、张同泰、毛源昌、西泠印社、胡庆余堂、楼外楼等10大“金牌老字号”,以及马云、李邦良等20位“品质杭商”。
杭商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
杭商属于浙商、融于浙商,被称为是“全球化、互联网、新经济时代浙商的杰出代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经济浪潮风起云涌,互联网大有将世界“一网打尽”之势。
而此时,网商这个群体首先出现在杭州,网商这个称谓也首先出现在杭州。用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话说,“从某种意义上讲,网商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杭商的代名词,杭商已成为全球化、互联网、新经济时代浙商乃至中国商人的杰出代表。”
如今,杭商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在2009中国企业500强评选中,杭州有21家企业入围,居全国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第一位;在2008年度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评选中,杭州有36家企业入围,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位。更惊人的是,在2008年度全国民企500强评选中,杭州竟然有81家企业入围,雄居全国城市之首。
杭商是一种文化概念
在杭州市政府的眼里,“杭商其实不仅是一种地域性概念,而更是一种文化概念。”所以,杭商包含杭州籍在杭州创业、杭州籍在外地创业、外地籍在杭州创业等三类群体。
为此,杭商也成为了一个开放性的概念。杭州市委、市政府的思路是:既要吸引外地优秀企业家来杭创业,把总部设在杭州,打造“中国民营经济总部中心”,发展“杭州经济”;也要鼓励杭州企业家敢于并善于“走出去”,实现“杭州经济”引领“杭州人经济”、“杭州人经济”反哺“杭州经济”。
用以印证的是,2007年以来,杭州市启动的“杭商回乡”项目资金总额已经达到94.36亿元,其中今年1—8月达21.06亿元。
昨天,杭州市委、市政府郑重承诺:“凡杭州市出台的招商引资政策,均适用于回乡杭商投资项目;杭州市已开放及今后开放的所有投资领域,均向回乡投资的杭商开放;回乡杭商来杭投资项目需要杭州市提供的服务,优先提供、尽量满足……”
杭州市要为杭商提供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杭商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杭商就是杭州的城市新品牌
杭商就是杭州的城市新品牌
当今世界,企业、城市甚至国家间竞争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一种无形资产、战略资源。有人说,“昨天,经营城市主要是经营土地、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而今天,经营城市则是要经营城市品牌这一无形资产。”
杭商品牌正是杭州城市品牌中最为鲜活的组成部分,是杭州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个人品牌的综合体现。推出杭商品牌就是聚集人气。当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杭商品牌的推进,对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具有独特作用。
其实,早在南宋,杭商就已经大红大紫,甚至成为了中国商人的代名词。当时,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运送最多的商品就产自杭州和杭州周边地区,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杭州。
斗转星移。如今,杭州已经涌现出了两代在浙江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群体:第一代是上世纪80年代以冯根生、宗庆后、鲁冠球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企业家;第二代是以马云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新型企业家。
第一代杭商靠的是杭州人特有的“杭铁头”精神,性格外柔内刚,既韧又硬,坚而不脆,牢不可摧。这种性格使得杭商多了一份韧性,在竞争中永不畏惧,呈现出很强持续性和稳定性,成为商界“常青树”。而第二代杭商以企业特色走向国际,在全球竞争中谋求有利地位。不论是阿里巴巴、信雅达,还是杭州诸多高新技术企业,它们的发展历程几乎都融合了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和全世界的大市场,成为了本土化与国际化融合的典范。
可以说,“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是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也成为了杭商的生存基础、发展动力和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