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首页 | 最新发布 | 权威发布 |  直播大厅 |  媒体聚焦 |  新闻发言人 |  图片新闻 |  回音壁 | 发布会制度建设 | 历年发布会 | 在线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 > 权威发布 正文
“浙江辉煌60年”湖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稿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湖州市委、市政府,对各位新闻界朋友长期以来对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所给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便于大家对湖州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用几分钟的时间先把湖州的基本情况向各位作一简要介绍。

  湖州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岸,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城市。全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面积5818平方公里,人口258万。近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五连冠)等荣誉称号。

  湖州有四个鲜明特点:一是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是长三角城市群中连接南北两翼的节点城市和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铁路、公路、水路交通都很发达。二是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湖笔文化的诞生地、丝绸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一大批文人雅士,特别是开宗立派的书画家众多,有“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之说。三是山水清丽、生态环境优美,有著名的南浔古镇、莫干山、中国竹乡等风景名胜。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占比位列全省第一。四是民风淳朴、社会和谐稳定,已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安全、最和谐的城市之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200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01:1,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切实把新农村建设摆上重中之重位置,从湖州实际出发,创新思路、统筹谋划、全面把握、整合资源,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这里,我从载体抓手、推进机制和主要成效三个方面,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

  一、创新思路,精心设计新农村建设载体抓手

  充分发挥湖州市和浙江大学各自的比较优势,以新理念、新思路,市校双方进行全面、长期、战略性的合作,举全市全校之力合作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实施“1381行动计划”。

  “1”,就是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把整个湖州市—5818平方公里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实验示范区。“3”,就是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和体制机制创新“三大平台”。“8”,就是全面实施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城乡综合改革“八大工程”。最后一个“1”,就是实施百项以上重大项目。(目前累计合作项目达497项,总投资48亿元,已完成150项、投资16亿元)

  三年多来,双方始终坚持这一思路,紧紧依托共建实验示范区这个总载体,狠抓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大平台”建设扎实有序推进。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合作共建了“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浙江大学(长兴)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安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9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探索以首席专家领衔、产学研合作、农科教结合的现代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初步形成“农推中心+教授基地+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在人才支撑平台方面,组织实施新农村人才振兴计划、城市人才智力扶农计划和服务新农村人才整合计划等“三项计划”;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组建了“浙北农民培训学校”。三年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54.32万人,经培训获证后转移就业率为85%;浙大先后选派了44名高层次人才来湖挂职,组织5000多名师生到湖州服务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农村全科医生定向培养计划,已招学员420名(其中本地302名,宁波、嘉兴、舟山等市委托培养118名),这在全国也是首创。在体制机制创新平台方面,成立了“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州发展研究院”,围绕农村综合改革、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探索研究,先后开展了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宅基地复垦、统筹城乡就业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八大工程”全面深入实施。我们始终把惠民富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中央“20字方针”,系统谋划、分类指导,着力在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下功夫。一是产业发展工程。把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抓基地、扶龙头、育品牌、强服务,组织实施现代农业“4231”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发展特种水产、蔬菜、茶叶、水果四大优势产业,稳定提升粮油、蚕桑两大传统产业,优化发展花卉、竹笋、畜牧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已建成250万亩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立了43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了16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4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累计创办农家乐、渔家乐3000多家(2008年共接待游客330.6万人次,营业收入37501万元)。二是村镇规划建设工程。科学编制和完善六大规划:即市、县(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县(区)域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村住宅图集。全市确定重点建设18个中心镇、281个中心村,拟撤并5789个自然村。目前,全市新农村建设各项大的规划已基本完成,新一轮村庄建设规划编制覆盖率68%,明年将实现全覆盖。18个中心镇正在加快建设,已基本建成167个中心村。三是基础设施工程。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公路、城乡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等“八大网络”建设。2007年底全市等级公路、城乡公交、有线电视、电信宽带网络通村率均达100%,建成新农村电气化村367个,占总村数的36.5%,成为全省首批实现县县电气化的市之一。累计创建全面小康示范村172个(其中省级123个),占总村数的17.2%(而全省平均水平3%—4%),建成农村新社区63个,村庄环境整治工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坚持因地制宜,采用“集中新建型”、“中心集居型”、“保护改建型”、“危房改造型”四种类型,大力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近年来已累计完成农房改造建设7.3万户、1702万平方米,直接投入约108亿元。四是生态环境工程。大力开展生态村镇建设,全市共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20个,省级生态乡镇38个,占乡镇总数比例居全省首位。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业污染源治理,建立“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区处理”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全市已建成68座垃圾中转站和968座垃圾收集房,自然村覆盖率达到95%以上;已有586个行政村推行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60%以上。切实加强基层平安建设,大力实施平安乡镇、村(社区)等十大“平安细胞”创建活动,达标率均在90%以上;在全省率先建设乡镇“两中心一协会”(综治中心、公共安全监管中心和综治平安协会),市区乡镇全部建立了乡镇公共安全监管中心。五是公共服务工程。着力构建农村教育、卫生、文化、农技推广、商贸流通五大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县区和乡镇全部达到省教育强县区、教育强镇标准;建立67个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683个服务站,“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基本上步行15分钟即可看病就医,并实现了跨县区“一卡通”实时报销医药费;全面实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十大工程”,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2个,三分之二以上乡镇创建为“省东海文化明珠”;乡镇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面达到83.2%;建成150个“一站式”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六是社会保障工程。加快构建农村就业、养老、医疗、救助、权益五大保障体系。出台支持全民创业政策,实施创业促就业“845”工程,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加快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和社区服务业,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并实现了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保障体系,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的农民工分别达到15.31万人、16.88万人和20.74万人;建立以乡镇为单位小额补助、县区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大病救助“三条医疗保障线”组成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加率达到97.83%,人均筹资额达到180元(安吉160元);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制度试点。探索农村住房保障工作,先后改造了6507户农村困难群众危房;实施了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2008年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16045户低收入农户全面纳入低保,有15%以上的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七是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任务教育和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累计创建市级以上文明村镇168个、各级文明户35.5万户。积极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累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54.32万人,经培训获证后转移就业率为85%。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乡镇、行政村和社区站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建立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在每个行政村配备农村工作指导员、每个乡镇配备科技特派员,着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八是城乡综合改革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根本保障,广泛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深入推进“创业创新先锋工程”建设,先后创建了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35个、“五好”村党组织550个,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探索推进中心镇扩权改革,增强中心镇经济社会管理功能。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全市农田流转面积达到60.36万亩,流转比例达33.5%(其中德清县达70%以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流转面积61.8万亩,占林地的16.98%。积极创新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产品服务,成立了全省首家、全国规模最大的村镇银行——长兴县联合村镇银行,建立了5家县级小额贷款公司、7家服务于“三农”的农业担保机构;探索新农村建设融资新途径,建立了德清县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和吴兴区八里店、埭溪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等;探索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出台了农村住房、林权抵押借款办法,至今年6月末,累计抵押借款1.08亿元。

  二、大胆实践,探索建立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

  深刻领会中央“20字方针”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到,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因此,在建设中始终坚持统筹谋划、全面把握、整合资源、集聚力量,探索建立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

  党政主导。就是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五个重点: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举全市之力建设新农村。市里建立了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位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的“八大工程”8个协调小组,共有12位市级领导和3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参加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县(区)都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和制度,形成了从上到下、一级抓一级的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浙大也建立了相应机构。二是强化规划引导,由政府牵头,依托浙大,制定完善新农村建设6大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县域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农村住宅图集)和每年的推进计划。三是强化政策推动,专门出台加快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意见,制定了新农村实验示范乡镇(村)指标评价体系和县区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等。四是强化示范带动,确定“一县十镇百村”为实验示范重点区域和125个集体经济薄弱村为重点帮扶村,抓两头带中间。明确要求每个县区建设一条以上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强化干部培训,召开市委全会和新农村建设专题读书会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分期分批培训市县和乡镇村干部3000多人次。五是强化资金支持,坚持将新增财力重点投向农村,引导金融机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2006年以来,全市财政预算内用于“三农”的资金累计达71.96亿元,全市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达304亿元。在今年经济形势严峻、财政增收困难的情况下,上半年财政预算内“三农”支出16.73亿元,增长25.73%。

  农民主体。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建设主体。我们在建设中,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调动农民群众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防止了“上热下冷”现象。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了“争当创业新农民、建设和谐新农村”和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千名宣讲员进村宣讲,编印了50万册通俗易懂的《新农村、新家园、新生活——湖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画册》送到每个农户;连续三年开展市、县(区)、乡镇领导干部蹲点调研活动,深入农村基层摸实情、讲政策、解难题、办实事。在各新闻媒体开辟新农村宣传专版、专栏,营造浓厚氛围。二是积极鼓励创业创新,制定鼓励创业创新的“1+8”政策意见,构建城乡统筹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完善“龙头+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大力发展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切实加强基层自治,选优配强村级班子,落实“四民主、三公开”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农民成为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四是大力推行民主决策,注重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进来,认真吸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使规划制定和工作推进的过程成为广泛听取民意、充分集中民智、宣传发动群众的过程,从而激发农民自己做主、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普遍设立村庄建设规划公示图,坚持重大事项“一事一议”制度,农民新建住房在住宅图集中自由选择等)。五是鼓励各地争创特色。工作中,我们不搞一刀切和包办代替。充分调动各县区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全市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如安吉县开展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德清县开展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活动,努力实现“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目标;长兴县开展了创建魅力乡村活动;吴兴区提出建设“民富、村强、景美、和谐”的“南太湖幸福社区”等。

  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注重创新载体,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力量,广泛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一是市校合作。这部分情况前面已向各位作了介绍,这里就不重复了。二是军民共建。充分发挥湖州驻军多的优势,2007年开展了“百连结对百村、携手共建新农村”活动,推进十大服务(水利援农、生态益农、流通惠农、扶贫帮农、医疗助农、科教兴农、消防护农、组织强农、稳定安农、精神富农),共有100多个连以上单位与乡镇村结成共建对子;去年又进一步深化完善,开展了“军民携手结对奔小康”活动,1000多名官兵与1033户低收入农户长期挂钩帮扶。(湖州军民共建的做法引起了中央军委和南京军区领导的重视,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专门批示给予高度评价,南京军区政治部还专门发文推广湖州的做法。)三是村企结对。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鼓励引导广大工商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村企心连心、共建新农村”工程。目前,全市有1952家企业与1003个村结对,以产业带动、直接参与、合作开发、公益捐助等多种形式参与新农村建设,行政村结对率达到100%。四是部门参建。组织动员市县各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三年来,市电信部门投资2亿多元改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2007年我市的电信宽带通村率就达100%),市电力部门已投资4亿多元用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市公安系统积极构建“三好六有”农村警务新模式,团市委、市妇联分别开展“新农村、新青年发展计划”和“新农村、新女性、新家园”活动,市科协组织有关学会结对百村、组织千名专家结对千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市卫生系统组建卫生支农医学专家服务团,等等。五是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参建。积极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部门的支持,先后有6个国家部委直接与我市有关县区结对,共建示范县区和示范村。像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是农业部与浙江省共建新农村示范项目;安吉县被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部列为全国林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国家新农村与生态县互促共建示范区;国家农发行把湖州作为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等等。省建设厅、交通厅、工商局、电力公司等43个省级厅局和部门通过专门下发文件、给予政策或直接结对等多种形式支持、参与湖州的新农村建设。

  三、主要成效和各方反映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在全省新农村建设综合考核中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一是农村产业得到发展,随着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水平的有效提升,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去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4.4亿元,增长12.1%。而且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实现了增产与增效的双丰收,由过去的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农民创业致富的重要渠道,效益农业平均亩产值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00倍左右,昔日湖州“鱼米之乡”这块金字招牌在今天看来,变得成份更足、分量更重、含金量也更高了。与此同时,乡村工业和现代家庭工业蓬勃发展,据统计,全市仅现代家庭工业就有5万多户。农村服务业方兴未艾,农家乐3000多家。二是农民收入得到增加。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不断增加,总体上已把“穷”字甩在历史的记忆中。更多的农民从田头走向企业,从村庄走向城市,从市内走向市外,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自主创业,实现了增收致富。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连续五年持续缩小,去年为2.01:1,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751元,增长12.7%,五年实现翻番,比全省平均高1493元(浙江已连续24年位居全国省区第一)。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工资性收入和来自二、三产的家庭经营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07年,我市农村小康实现程度84.4,高于全省3.2个百分点。我们经常说,“农民条件好不好,看看住房就知道。”五年来,全市共累计完成农房改造建设7.3万户、1702万平方米(占农户总数的13.27%),农民住别墅在湖州早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像汽车、电脑等高档消费品和家电产品的人均拥有量也快速攀升(2008年全市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5辆、摩托车119辆、电脑28台、彩电166台、洗衣机100台、空调100台、电冰箱83台、手机195只)。三是农民素质得到提升。三年来,我们面向农民群众开展了重大主题教育宣讲2.53万余场次、130余万人次,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送戏送书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多彩,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推行“两免一补”,农民读书致富工程深入推进,全市农民信箱注册用户累计达16余万户,开通启用率85%,上网了解信息、学习技术、推销农产品,现已成为农民生产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新思想武装、新文化塑造、新技术培训、新风尚引导,湖州农民在富了钱袋的同时再富脑袋,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四是农村面貌得到改善。首先是农村住房的改造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住房从草房到瓦房、从瓦房到楼房、再从楼房到别墅,住房条件不断改善。其次是环境,从2001年开始,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改水和环境整治,经过九年建设,目前“百千工程”由点及面,全面推开,已累计完成912个行政村、7769个自然村的整治工作,受益人口154万余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0%以上。整治前是“城市现代化、农村脏乱差”,整治初期是“走过几个脏乱村,才见到一个整治村”,到现在,172个村建成了全面小康示范村,达到了“八化”标准(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环境美化、服务强化),成为了“田成方、树成行、路成网、线整齐、水清洁、村优美”,融清远山水、人文景观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新社区。五是基层组织得到加强。建设新农村本身就是对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最好检验和最大锻炼,我们注重选拔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深入开展党员人才工程建设,把一批有能力、有实绩、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班子;注重在农村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先后安排90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农村驻点挂职,选派4000余人次年轻干部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招录1024名大学生村官;注重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扎实推进创业创新先锋工程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双带双创”活动,全市共创建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2个、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35个、“五好村党组织”542个,这些都有力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近年来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和取得的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专门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前不久,中农办陈锡文主任、唐仁健副主任根据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批示要求,先后两次带队来湖考察,对湖州的新农村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赵洪祝书记、吕祖善省长、周国富主席、夏宝龙副书记、茅临生副省长、陈加元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最近召开的全省农房改造建设经验交流会,专门组织参观了湖州的两个典型,我市还在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我市新农村建设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研究机构多次来湖调研,《中央党校研究报告》专门刊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湖州模式”》的调研报告;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中央有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认为“湖州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国模式”在湖州的创造性体现。去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10多家中央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教育部周济部长率全国39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书记到湖州考察学习;联合国有关机构组织3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扶贫官员,荷兰大使馆组织本国学者和企业家先后来湖考察;经济远比湖州发达的无锡市,今年还把四套班子及300多人参加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放在湖州召开,前不久温州、丽水等地也都到湖州参观考察,前几天河北省沧州市也专程赴我市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工作。

  虽然,我市在新农村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践,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不少差距,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深入扎实地推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完善和抓实抓好“1381”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保障农民增收、努力改善农村民生、着力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不断开创我市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的新局面。

  借此机会,我们衷心希望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一如继往地关心关注湖州的新农村建设,对湖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也真诚邀请大家多到湖州来走走看看,休闲度假。谢谢大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直播大厅      更多...
·【直播】浙江省减轻企业负担降低...
·【直播】浙江省省属企业改革发展...
·【直播】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直播】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
·【直播】浙江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直播】浙江省标准强省质量强省...
·【直播】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经济...
·【直播】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
·【直播】浙江省科技创新“十三五...
·【直播】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城市...
新闻发言人
 省政府新闻发言人

  陈广胜 山东莒南人。杭州大学经济系毕业,获经济学学士、公共管理硕士学位。现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单位新闻发言人
 77家省级单位设立81位新闻发言人
 市政府新闻发言人
 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地址:杭州市省府路8号

邮编:310025

电话:0571-87057136 87059330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