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纵十横”道路整治“十一”完工,全新的20条宽敞大马路,给杭州市民国庆出行增添了极大的便利。
住在城西的韩小姐每天经古翠路到市中心来上班,“前一段时间是走圆饼路、起伏路,不过我们都知道,暂时的不方便,是为了以后的方便,这两天就通气啦。马路拓宽不少,一拐到古翠路就豁然开朗,再加上新铺的沥青,车开上去噪音很小,而且几乎没有扬尘,这样的道路条件,可以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了。”
开车者感触最大的是道路行车的通畅,而步行者则关注更多环境的改变。住在东山弄的赵大伯退休后,每天要去玉古路这边走走。玉古路道路整治,全线四车道,增加了隔离带,沿线房屋通过立面整治焕然一新,“越走心情越舒畅”。
今年的“十纵十横”统筹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在类似整治工程中,首次提出“确保行人、自行车优先路权”观念,利用建筑后退空间等措施,增加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通行空间,确保人行道宽度不小于2.5米,非机动车道不小于3米,实现“还路于民”。
此外,免费单车服务点的建设,公交优先理念的实践,在“十纵十横”道路整治细节中,到处体现着。住在潮王路的邢女士,就对公交车站的改变不住称赞。
潮王路上5对公交车,除一对因场地客观因素限制,其余4对公交车站均整改成更为安全的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而且公交车停靠的位置,从原来的“面对面”改为“尾对尾”,充分体现了科学性和安全性。也就是说,原来如果双向车站都有公交车到站停靠,那么两辆车的位置刚好是车头对着车头。离站时,两辆车都往路中间靠,车流容易“搅”在一起。整治后,按照新的公交车站位置,双向公交车是车尾对着车尾,错开停靠,这样市民如果去搭乘对面公交站,从车尾走,就不会有危险了。
“十纵十横”道路整治还是一次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一共设立了20处历史文化碎片的展示点。位于浙江大学(西溪校区)校门口的具有浓厚古典风格的桥梁栏杆暗喻了浙江大学的悠久历史,而偏向现代风格的杭大路景观设计则点明了浙江大学经历百年的发展所形成的独特风韵。复兴路石墩编排了“铁路情怀”、“凤凰英姿”、“八卦遗风”、“复兴古韵”和“白塔靓影”等五组版画风格的雕刻,融入了厚重又鲜明的文化底蕴。大关路石墩以大关路中的“关”字为原始题材,进行加工提炼,通过古代繁体隶书书法塑造,形成石墩浮雕板,体现出大关路浓郁的文化气息。通过捡起“历史的碎片、文明的碎片”,挖掘、整理、展示、保护道路沿线各种历史文化遗存,使每一条路都展现了应有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