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06日讯
昨晚,本报联系上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黄河教授,他正在国外网站上浏览诺贝尔奖的最新信息,并对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做了解读。
黄教授说,端粒酶的发现,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揭示了细胞分裂的机制,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而死亡。这就好像细胞戴了一顶帽子一样,每次细胞分裂帽子缩短一些,当帽子缩到不能再缩短,细胞凋亡。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随着年龄增长凋亡的细胞比新生的细胞多,人体就逐渐衰老,直至死亡。
从这个方向继续研究下去,人类如果能控制端粒酶,也就能做到避免正常细胞的过早凋亡,也就是说,能够延缓衰老,甚至延长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项研究非常有意义。端粒被称作“生命时钟控制器”,如果未来人类找到了它的控制开关,人类或能实现“青春常驻”。
第二,端粒酶的研究也对某些遗传性疾病有了揭示。比如遗传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有一种类型叫先天角化不良,这种疾病就是人体造血干细胞端粒酶发生基因突变,细胞过早凋亡而失去造血功能。在临床上,现在已经能够通过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方法,来判断患者是否属于这种遗传性疾病。但目前还没有治疗遗传性再障的特效药,通常是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此外,临床上还有因为端粒酶异常而导致的皮肤病、肺部疾病。
第三方面的意义,就是这三位科学家的研究发现大约90%的癌细胞都有着不断增长的端粒及相对来说数量较多的端粒酶。也就是说,端粒和癌细胞恶性分裂密切相关。在目前的肿瘤研究中,科学家正在针对抑制端粒酶来研发治疗肿瘤的药物,可以预测,一旦研发成功,这对治疗肿瘤将是革命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