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日前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浙江龙泉青瓷等22个中国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共有76个项目,其中22个是中国项目,它们是: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
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制作、递交的中国蚕桑丝织申报文本,共包括浙江、江苏、四川3省。蚕桑丝织技艺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还保存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的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和织机,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龙泉是我省历史文化名城,青瓷文化底蕴深厚。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发现烧制龙泉青瓷的古窑址共500多处,而龙泉就达360多处。龙泉窑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要求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青瓷历史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