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5日讯
台风暴雨、洪水冰雪……遇上这些突发灾害,一些住在不安全地带的老百姓往往将被临时转移。如何安置,安置到哪里去,杭州出台了第一部相关规划。从今天开始到10月29日,由杭州市规划局、应急办和民防局联合组织编制的《杭州市应急疏散避灾场所布局规划》,将在杭州市规划局(文三路15号)一楼大厅和网上(www.hzplanning.gov.cn)公示,并在杭州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市民中心裙楼L座)同时展出。
根据防灾分区划分要求,规划将市区划分为两大市级防灾区、15个区级防灾分区和97个街道(乡镇)级防灾分区。市级应急避灾场所应能容纳10000人以上,有较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和指挥通信设施。同时,还将设置专项避灾场所。
一般来说,区级的避灾场所主要是空旷的广场、公园以及比较广阔的大学校区,比如吴山广场、庆春广场、太子湾公园、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等。打个比方,下城区的居民可以前往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杭州市体育中心(馆)、和平会展中心、北景园生态公园等场所就近避灾。
其中,台风暴雨避灾场所共设置89处,重点安置城市危旧房、江河沿岸及低洼地区居民、大型建筑工地民工等人员疏散避灾需要;
洪涝灾害避灾场所共设置82处,重点安置城市老城区、低洼地区及危旧房居民等人员疏散避灾需要;
冰雪灾害避灾场所共设置14处,重点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周边结合公共建筑资源设置人员避灾安置场所;
地震灾害避灾场所重点结合室外空地、公园、操场等设置,安置人员以搭建帐篷安置为主。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避灾场所以室内避灾场所为主,必要时根据预案征用酒店作为应急避灾场所,起到相对隔离的作用。
战争灾害避灾场所主要利用人员掩蔽工程、大型地下空间、疏散基地等设置。
据悉,近期将重点启动的是市级避灾场所的建设,区级避灾场所重点是对现状场所资源进行改造,而街道(乡镇)级避灾场所从对现状场所资源改造和项目新建配建着手。
接下来,相关部门将对符合作为紧急避灾场所的学校、公园、广场进行普查,配建基本的应急疏散避灾标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