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1日讯
浙江非物质文化源远流长、绚烂多姿,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5年间,浙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4项、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5项,两批上榜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而浙南大地上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向世人展现出一幅人类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画卷。
数不清的宝贝串珠成链
在龙泉,有一种钟灵毓秀的器物,它历经风霜,却依旧笑傲江湖。那是一些青翠的精灵,弥散着幽幽的青光,仿佛摇晃着春天的气息,让人魂牵梦萦。那些精美的器物,就是被誉为“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国宝——龙泉青瓷。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今年,龙泉青瓷正在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已连闯国内申报、联合国材料会审、专家初评审定三关,正一步一步接近世界“非遗”桂冠。
出生在文成县南田镇武阳村的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文学家。刘伯温50岁时,应朱元璋之聘,出任其军师,运筹帷幄,为明朝的建立作出卓越贡献,至今在民间还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刘伯温的传说”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刘伯温庙、墓也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同为国家级“非遗”的苍南千年印染工艺“蓝夹缬”,曾是唐代流行的印染工艺,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所穿的便是夹缬彩装。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正仓院等也都有少量实物珍藏。“蓝夹缬”这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工艺,堪称中国传统印染工艺活化石,一直在浙闽交界的苍南一代一代传承。
用火树银花、凌空飞舞,来形容泰顺“药发木偶”一点也不过分。泰顺县素有“木偶之乡”美誉,古时候,当地人把木偶表演应用到了烟花上,称为“药发木偶”。这项曾一度被专家断言早已失传的绝活,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泰顺重被发现。2007年秋天,泰顺雅阳镇和大安乡两地群众,再次欣赏到“药发木偶”飞舞夜空的美景。这也是传承人周尔禄为配合“药发木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意制作并演出的。
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青春
近年来,温州涌现出林邦栋、王笃纯、虞金顺、高公博、虞定良等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1位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8位浙江省民间艺术家及一大批中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他们的手中得到传承和光大。
蒸熟了的米粉经他揉、捏、掐、刻后,就变成了形象逼真的《民间三十六行》;变成了栩栩如生的飞禽走兽和足以乱真的瓜果菜肴……他就是被称为温州“米塑王”的王锦荣。
作为第一批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锦荣出身于温州米塑世家,7岁就开始学艺。悟性加上刻苦学艺,14岁时他已能独当一面,捏出来的米塑受到人们的好评。后来,他做过裁缝,弹过棉花,打过铁,剃过头……丰富的生活经历,使王锦荣的米塑技艺如虎添翼。他先后创造了多个米塑“全国之最”,其中,由他首创的立体花色冷盘,成为国内烹饪史上的一朵奇葩。他还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米塑艺术家的难题——米塑的防裂、防霉与防蛀的问题,使米塑作品能够长期保存。他于1976年创作的《周总理立像》至今保存完好。其作品已被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艺术爱好者收藏。
在温州,有一种800年“木活字印刷技术”流传至今,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民间技艺仍“活”在当下。
平阳坑镇东源村的家谱,就是采用“木活字技术”印刷的,字模采用老宋体,用它印在宣纸上,显得美观大气。传承人王超辉说,模是用棠梨木刻制而成,刻一个木活字约需10分钟。每当进行印刷时,王超辉首先从字模盒中逐一拣出需要用的字模,然后开始排版,把木活字一个个排到木盘里去,每行用竹片隔开。再进行校对,确定无误后才开始印刷。印刷时,用棕刷子在宣纸上轻轻拓印,印毕,一张精妙绝伦的手工印刷品便呈现在面前。
有专家称,东源村木活字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如今,东源村能熟练掌握木活字印刷全套技艺的有几十人,大多数分散在温州各县、市、区做家谱。
国宝走出国门令人惊艳
浙江文化遗产已经成为对外交流的品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007年,由中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节在法国巴黎举行。“乐清龙档”有幸与中国60多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道参展。
“龙档”又称“板凳龙”,是温州特别是乐清一带民间传统的工艺美术。从正月初七上灯到十七夜舞“龙档”,是当地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以前舞“龙档”是为了消灾避邪,祈求平安,现在则成了当地民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
目前在乐清,能制作整条龙档的著名艺人为柳市镇“龙档世家”的第三、四代传人黄德清和黄北父子。他们花了两年时间精心制作的乐清“龙档”在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后,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永久收藏。这件被收藏的乐清“龙档”全长30多米,樟木雕刻,色彩鲜亮,龙头威武,龙眼炯炯,龙身雕着“大闹天宫”等126个戏曲故事、民间传说,马超等100多个人物形神兼备。当“龙档”上的龙灯点亮时,表演者持木柄舞动,顿时流光溢彩,金碧辉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青田石与福州寿山石、昌化鸡血石、内蒙古巴林石齐名。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顽石为神奇,是青田石雕的最大特点。令人欣喜的是,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的青田石雕,现在不断出现在国内外的拍卖会上。与此同时,越来越多闯天下的青田人,还把青田石的美带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为加大优秀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浙江还公布了长兴百叶龙、新昌调腔、衢州邵永丰麻饼传统技艺、仙居双庙农耕生产工具制作等3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切实抓好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弘扬,公布了春节·绍兴祝福、清明节·缙云轩辕氏祭典、端午节·余杭五常龙舟竞渡、中秋节·西湖赏月和景宁畲族三月三等20个省级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其中,长兴百叶龙、余杭滚灯等多个项目走出国门,令海外观众大饱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