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
原告席上,蒋新阳表情木讷地坐着。一年前,在下沙当保安的老公章春生因脑溢血突然撒手而去,留下家里的三个孩子和80多岁的老母亲。一年来,除了奔波丈夫的官司,家庭的经济重担也全落在了她的肩上。
昨天,上城法院开庭审理了关于章春生死亡赔偿的官司——蒋新阳把杭州市急救中心告上了法庭,认为120急救车舍近求远,近1个小时才赶到现场,延误了章春生的救治,120急救中心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赔偿责任,索赔80余万元。
突发脑溢血,50分钟才被送到医院
坐蒋新阳身旁的是哥哥老蒋,她的公民代理人。一说起妹夫抢救的经过,老蒋很激动。
去年11月27日傍晚6点半左右,杭州下沙高教西公园的保安章春生突然瘫坐了下来,神志模糊。44岁的中年人突然倒下,大家都意识到问题很严重。
同事们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附近某工厂食堂打工的蒋新阳听到消息,也很快赶到了西公园保安亭。见丈夫不省人事,她急得手足无措。但除了等待120救护车,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最早的求救电话是6点30分打通的,当时,急救中心接线员称马上出车。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急救车来。
“我们都在想,车肯定是从2公里外的东方医院来的,那里是最近的医院,而且下沙的交通很通畅,最快五六分钟就应该能赶到。”老蒋说,谁都知道,对一个脑溢血病人来说,抢救时间是多么关键。
可从6点半打电话到7点20分章春生被送进医院,整整花去了50分钟,章春生的同事好几次给急救车上的工作人员打电话,得到的答复是,“正从市区赶来”、“路上很堵”。事后章春生的家属及同事才知道,急救车居然从机场路117医院赶来,而不是从东方医院来。
尽管急救车赶到后立即将章春生送进了最近的东方医院,但章春生还是没能被救回来。家属认为,这都是因为急救车到得太晚,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急救中心:时间拖延因遭遇晚高峰
120急救中心却有自己一番解释,从6点30分接到章先生同事的报警电话,他们就立即安排和调度急救车。但当时下沙东方医院仅有的一辆救护车正在江干区的吴家村(音)执行急救任务。所以,急救中心就从离下沙最近的117医院调度了救护车,117医院的救护车是6点35分出发的,7点20分将章先生送到了东方医院。
整个过程虽然花了50分钟,但他们安排和调度车辆完全是按照正常急救程序展开,主观上并没有拖延时间,最终也完成了急救任务。当时正是下班的交通高峰,是堵车等一些不可预见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了急救时间延误。
代理律师还提供了相关证据,下沙东方医院的救护车出车记录和GPS路线显示,从下午4点到6点51分,救护车确实在执行其他的急救任务。
而117医院机场路分院也确实是除东方医院外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医院,符合急救的就近原则。
章先生的死亡完全是因为他本身病情决定,当时神志模糊的章先生病情严重,救护车赶到后,随车医务人员对他采取了吸氧等急救措施,虽未有明显效果,但也尽到了及时抢救的职责。
全杭城只有34辆120救护车
据记者了解,整个杭州市区有18个“120”急救点,共34辆救护车,这些急救车和急救点能够满足整个杭州城的急救需要吗?
对于这个问题,杭州市急救中心主任蔡兆斌也很无奈。他告诉记者,杭州的救护车和急救人员拥有量和配备已处于全国中上水平,但要是按照发改委1984年制定的“每5万人一辆救护车”的标准,那么即使以杭州主城区300万常住人口计算,救护车也至少需要60辆,现有的救护车数量还远达不到这个水平。“政府一直积极地在投入财力增加急救设施,但现状不可能一下就改变。”
蔡主任透露,明年春节后,杭州市政府将在改善医疗急救设施上投入更多资金,增加救护车和急救人员数量。
对于救护车有时不能及时到达目的地、从而延误抢救时间的现象,蔡主任觉得,这样的情况还是很少的。“我们急救中心都严格遵守3分钟出车的原则,但车是出去了,路上的情况却无法掌控,最大问题就是交通拥堵,时间就这样被耽搁了。”
虽然交警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如提倡社会车辆避让执行任务的救护车、为救护车开辟临时绿色通道等,但由于交通车多路窄的拥堵现实,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