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7日讯
摈弃过去政府包揽的做法,通过“一键通”网络把老年人的需求与市场对接,并运用市场经营手段,依托老年人自身庞大的群体,整合社会资源,政府没花一分钱,就组建了一支支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和优质服务的队伍。通过两年的试点探索,破解了十多万老年人迫在眉睫的居家养老问题,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目前已受益的老年人16248多人,其中1915位特困老人也享受到了政府为他们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
近日,在天津举行的全国助老行动启动仪式暨养老机构延伸服务社区新模式研讨会上,兰溪的这种居家养老的市场化新模式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1、搞不下去的试点
兰溪是浙江中西部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市,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达10.76万人,占总人口的16.36%,与其他县市相比,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快、老龄人口基数大、高龄和空巢独居老人比例高,偏偏政府财政实力薄弱。
2007年,和许多地方一样,兰溪开始推行一种居家养老的模式,由政府包揽,在每一个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食堂等机构,聘请人员为老人上门提供家政和卫生服务,通过这些政府行来解决老人用餐、日常照护和医疗保健这三大难题。负责这项工作的兰溪市民政局,选择了比较典型的老社区——兰荫社区进行试点。该社区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1938人,其中70周岁以上的独居老人93人,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33人。
然而,在试点不到一个月,问题就出现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冷冷清清,为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而专门开办的食堂,每天在亏本,本身只有办公人头费的社区叫苦连天。
6个月后,兰荫社区面对越来越大的经济压力,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找到兰溪市民政局分管副局长金士良。金士良看到试点工作是这样一个结果,更头痛。按照要求全市19个社区三年后要全部覆盖。现在第一个试点就败下阵来,后面的推广怎么搞?
2、转变观念,打破政府包揽
这个问题,引起了兰溪市政府的重视。随即,在民政局召开了由19个社区书记参加的座谈会,在会上,时任分管民政的副市长朱红提出,根据兰溪老龄人口和财政的实际状况,必须转变居家养老服务的观念,要打破目前这种由政府包揽的做法,走市场化的路子。
这次座谈会的集体智慧,给大家带了一个新理念:10.76万老年人,这么大一个群体,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关键是如何想办法让市场跟着老人的需要走,给老人提供服务?
这个难题交给了金士良。其实,早在两年前,民政局就开始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进行调研,这次金士良很快有自己的思路,可以从现有的社会资源整合出一支支专业优质的服务队伍,无论服务效率,专业水平,还是服务质量,都要比目前由政府包揽自己招人培训组建队伍的效果要好,而且政府可以少花钱,甚至不用花一分钱。他的设想,得到了局长冯俊和党委的大力支持,也吻合走市场的新理念。
2007年8月,居家养老服务市场化的新模式,在兰溪悄悄开始了。
不久,兰溪市政府出台了《兰溪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规定对政府重点保障的服务对象和特殊困难老人由政府全额或减半购买养老服务,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税费优惠扶持政策。
3、改造电话机改出了“一键通”网络
为老人提供服务的服务中心没有老人来,原因是老人不知道办在家门口的服务中心是干什么的,能为自己做什么,而服务中心也不知道老人究竟需要什么服务,双方没有及时互通的信息。怎么办?首先要让老人的需求及时从家里“走”出来,建立一条老人与服务中心之间的信息网络。
电话是最普通也是最方便的联系方式,但是对记忆差,腿脚不便,双手发抖,老眼昏花的老年人来说,要拨通一个8位号码的电话,不是容易的一件事,11位手机号码就更难了。这么多年丈母娘从没打通过自己的手机,这件事触动了金士良改造电话机的想法,能不能搞一个电话机,摁一个键,就可以把想打的电话就拨出去了。
于是,金士良画了张示意图,找兰溪移动公司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帮忙,找厂家造一只按照他设计的电话机,专门给手脚不便和眼力不好的老人用的,哪怕看不见的盲人,手一摸也能打出去。很快,广东那边的生产厂家答复,只要有设计图纸可以造。
经过多次修改,最后,普通的电话机改成了后来的“一键通”:四个麻将牌一样大的拨号键,设置后,分别对应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这个连接老人与服务中心的专网电话,被称为“一键通”。在试点的兰荫社区,先给33户困难的独居老人安装使用。
没想到,由于“一键通”的方便实用,很快被老人视为宝贝,不到三个月,社区里的老人家里都装了“一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