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乱飞的蜜蜂被请进果园当“常住居民”,污染环境的畜禽粪便“脱胎换骨”成了有机肥,效益可观的光唇鱼养殖区“摇身一变”成为人气高涨的旅游景点……在云和县云坛乡,如此“反其道而行”的做法不胜枚举。“想方设法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竞争优势很快就得以显现。”云坛乡乡长柳启东告诉记者,前不久云坛乡首批“生态雪梨”上市,每公斤价格高达12元仍供不应求,而在过去,普通雪梨每公斤只能卖出3元左右的价格。
“一开始大家笑我不务正业,现在都忙着来取经了。”云坛乡沈岸村村民叶忠友是乡里的雪梨种植大户,今年年初,他在自家的近百亩雪梨园里造起了鸡舍,养起了土鸡。
“过去为了减少梨树的病虫害,经常需要洒农药,雪梨的‘生态价值’也随之大打折扣。”叶忠友告诉记者,自从在雪梨园里养起了土鸡,他再也不用为梨树除虫除草发愁了,土鸡的粪便还成了“天然有机肥”,如今,他种的雪梨已经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雪梨”,价格也因此成倍增长。
叶忠友的“生态秘方”并不止这一个。今年上半年,他还在梨园里建起了蜂箱,养起了蜜蜂。“过去种梨,都是靠野蜂自然授粉,产量有限。现在我让蜜蜂入驻梨园,授粉率得以全面提高,雪梨亩产量也比过去增加了1/3。”
在云坛乡,像叶忠友这样独创“生态秘方”的农民还有不少。据柳启东介绍,在农产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农业产业的生态规律总结出致富秘招,实行了多头增收。
“现在,我每天都要在这一带巡逻,保护野生的鱼群。”在云坛乡梅湾村绕村溪畔,担任“护鱼员”的村民邱进林指着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的光唇鱼群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原本用于养殖光唇鱼的绕村溪确定为“鱼类生态保护区”。
为什么要在村里设立一个不赚钱的鱼类生态保护区?据邱进林介绍,过去村民习惯在这片水域里大面积捕鱼,短短几年间,原本鱼翔浅底的美景不见了,前来观光游览的游客也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梅湾村专门召开了村民大会,制定了一项新的村规民约——不允许任何人在溪流里捕鱼。
此后,梅湾村民在溪流两岸设立了警示牌,并成立了“护鱼队”,每年由村里专门拨出8000元作为“护鱼员”的“护溪工资”。短短半年间,成群的光唇鱼再度重现这片水域,梅湾村也因此成为云坛乡最受欢迎的生态旅游景点,今年下半年以来,前往梅湾村游览的游客量日渐增多,超过去年同期的一倍以上。
“只要通过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相互融合,真正促进农民增收,就能有效提升农民自发自觉保护生态的意识。”柳启东告诉记者,目前云坛乡80%的产业已经实现无公害化管理,60%的农民从事生态产业发展,全乡经济总产值中生态产业所占比重达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