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浙大华家池校区里的池塘再次出现大量蓝藻。为此,学校教授正在做相关实验,希望能成功对其治理。
浙大华家池校区又现蓝藻
昨天上午9点多,浙大华家池校区干训楼边的池塘里,水体像蓝色油漆一样,很稠很浓,水面上漂着一片片浮沫。
“这是绿藻还是蓝藻,怎么又有了?”一名背着书包的男生跑到池塘边说。
“这是蓝藻,又出现了。”学校一位工作人员说,学校里有很多池塘,多年来都被蓝藻所困,这是最严重的一个池塘,占地近15亩。每年4月到11月,水里就会滋生出大量蓝藻。“今年5月和7月,池塘二度出现蓝藻,并向华家池其他池塘扩散了。”
据了解,学校里各个池塘相互连通,还流进贴沙河。
有人把白色粉末撒进水里
池塘中,有4艘小船。船上有人将一种白色粉末撒进水里,还有人在岸上拉着绳子,控制远处水里的抽氧泵。
他们这是在干吗?
“我们是在做治理蓝藻的实验。”浙江大学农学院应用生物科学系系主任叶庆富说,用抽氧泵是为把撒进水里的物质搅匀。
果然,池塘出现了变化。粉末状物质投进水里后,池水的PH值从9点多降到7点多,水体颜色不是那么蓝了,也不那么浓稠,但和正常池塘水相比还有差别。
他要把蓝藻变成“雪花”
叶庆富对江河湖水域蓝藻问题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
“不管是杭州的河道,还是太湖、滇池,都面临蓝藻困扰,这问题很迫切。”叶庆富说,这几年来,他研发了一种除藻剂,能有效地治理蓝藻。
他说,除藻剂投入水体后,能吸附分散于水体中的藻类及悬浮粒子,快速形成雪花一样的聚合物,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附更多藻类并变大,聚合物达一定重量后下沉,水体就变得清澈见底,水质接近直接饮用水。随后,在光照条件下,聚合物里的藻类会因光合作用膨胀,集成团的藻类开始上浮,最后将其打捞。
第一次在池塘里做实验
“我是第一次在池塘里做实验,我有信心。”叶庆富说,在这次实验前,他已取过很多样本做过实验,效果都很好。昨天实验时气温低,雪花状聚合物上浮明显,实验能否成功,还需观察。
在叶庆富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一只烧杯,里面有一条活泼的小鱼。
“看,它在水里5个多月了,现在还活蹦乱跳!”他解释说,烧杯里的水就用除藻剂治理过。
提及除藻剂的化学成分,叶庆富说不能透露,他给它取名:Y-1。
-专家观点
应该有人牵头治理
据了解,像叶庆富一样,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有不少水污染治理专家,都在寻找治理蓝藻的方法,也有人用有蓝藻的池塘做实验,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也不一定是好事。”杭州市环科院教授级高工虞左明认为,这样贸然用活水的池塘做实验,有利有弊,“有人主动治理,肯定胜过没人发现或没人管好。但有人治理却不成系统,反而容易形成二次污染。”
“蓝藻的形成原因,简单说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现,具体原因扑朔迷离,每个水环境都有各自特点,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理。研究蓝藻治理的专家很多,每个人治理方法都不同。每个方法也有不同成分的化学剂。如果每用一次化学剂,大家之间信息不互通,就无法避免化学剂在水中重新结合产生新物质。”
因此,虞左明的意见是,治理蓝藻池塘,应该有个牵头人。对每次的治理方案,都要详细地记录,并且治理时间有所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