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11月3日讯 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今天在听取“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有关情况汇报时强调,要确保完成“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基本解决各地突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保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全国领先、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
2008年以来,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811”新三年行动方案所列的八个方面工作目标、八个方面工作任务按计划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其中,在八个方面工作目标中,二氧化碳减排、省级“飞行监测”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和废旧放射源安全收贮率4项指标已经提前达到目标要求;城乡污水垃圾及其他固废处置水平、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城市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指标基本达到或已十分接近三年计划要求;省级以上开发区(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修复等大多数指标达到了时间进度要求。
吕祖善指出,“811”新三年行动实施以来,生态建设理念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深化,污染减排任务超预期完成,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环保倒逼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生态省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生态环保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环境容量有限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制约之一,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与环境保护建设的矛盾长期存在,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明年是“811”新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我们要以此作为深入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重要抓手,倒排工期、明确举措、落实责任,确保全面完成“811”行动目标任务,向全省人民交上满意答卷。
吕祖善强调,今后,我省生态省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要从重点防治工业污染向全面防治工业、农业、生活污染转变;从重点治理水污染向全面推进水、大气、固废、土壤、噪声等污染治理转变;从污染治理攻坚向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要把污染治理与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社会转型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推进环保科技创新、发展环保产业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法规、制度和政策,努力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副省长陈加元参加会议并讲话。
“811”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上一轮“811”环境污染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从2008年开始,我省全面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前,绝大多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好于预期,有的工作已经提前实现既定目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污染减排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09年9月,列入国家减排责任书的23台机组脱硫工程提前全面完成,全省13.5千瓦以上机组中,脱硫机组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达99.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小火电机组关停的目标任务;全省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全部正式投运,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实现了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到今年上半年,全省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累计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72.65%和113.87%,完成比例超过时间进度要求,其中二氧化碳指标已提前完成减排目标任务。
——区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6.1%,与去年同期持平;县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所有县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均在239天以上。全省设区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80%的行政村实现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城乡人居环境稳步改善。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2008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评价为优,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环境保护倒逼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全省上下把“811”新三年行动作为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发挥环保规划、标准的引领作用,通过抓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抓循环经济发展,抓开发区生态化改造,抓建设项目环境准入管理,抓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污染治理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生态经济、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三产业在经济止跌回升中优化升级,实现了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双赢。
——生态环保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进一步加快,一批重要法律规章陆续出台,启动了排污权交易和跨行政区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考核,实行了最严格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生态环保工作的法制支撑、政策创新、考核问责力度空前加大,地方政府的环境责任意识和全社会环保意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