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林立的瑞安市区。
浙江日报瑞安11月5日电 瑞安市“返回地”指标爆炒现象,再次让温州房地产市场为外界所瞩目。瑞安市政府今天就此事向本报作出明确回应:坚决制止安置留地指标炒卖。
据介绍,瑞安市自2003年起推行安置留地政策。截至目前,全市安置留地面积约1500亩,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乡镇,其中工业用地约500亩,用于建设标准厂房;商住用地约1000亩,一部分村通过“招拍挂”出让以货币形式予以分配,另外一些村自行将商住安置留地建房指标分配到户。
由于一些村民家庭分到商住安置留地建房指标后没有建房的经济能力,把分配到的建房指标出售给富裕的村民家庭,之后一些非本村村民和城市居民也参与购买指标。随着房价上涨,一些投机炒房人、中介机构也开始参与安置留地建房指标买卖,价格在短期内被炒高。据调查,被炒卖的安置留地面积约600亩,主要集中在东山、上望、莘塍三个城市中心区周边乡镇(街道)。
瑞安市对此态度十分鲜明。今年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及时采取措施坚决予以制止。今年8月20日,瑞安市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的通告》,炒卖行为一度得到平息。
瑞安市政府目前制定的四项紧急措施主要内容是:
一是加强安置留地用地审批管理。要求各村于本月底前将安置留地安置对象名单上报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备案,逾期不上报的,按闲置土地处置。严禁村集体组织发放的指标“红证”上市流通,严禁房地产经纪机构和经纪人员、公职人员等参与安置留地建房指标买卖。
二是促进安置留地建房进度。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牵头,制订出台安置留地建房实施方案,加快安置留地建房进度。
三是转变安置留地建房及安置留地利益分配方式。今后安置留地建设用地一律以招、挂、拍等方式公开出让,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建设,建成后的房屋或该房屋向社会公开出售所得的收益由村集体内部自行分配。
四是对整个房地产市场进行规范。增大和优化住宅建设用地供应,加快现有住宅用地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商品房销售管理,切实遏制投机性炒房。
“红证”热背后还是高房价
瑞安目前市中心楼盘房价达到3万元每平方米。楼市火爆的背后,被称作“返回地建房指标”的红色证件也开始疯狂炒作起来。
何谓“返回地”?其正式称法是安置留地,是指政府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后,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返回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国有土地。也就是说,返回地是国家返回给村里的,由村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对象是村集体及村民。据了解,瑞安市返回比例为10%,特殊情况不超过15%。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返回给征地农民的建房指标被各种身份的人爆炒,俗称“炒红证”。
据介绍,返回地交易流程相当简单:买卖双方在中介确认交易意向后,下一步程序就是到卖家所持“红证”的颁发部门——村委会盖章,办理转让手续,将户名从卖家转到买家名下。
有人算过一笔账:返回地即便卖到8000元每平方米,加上3000元每平方米的建设成本,房价不过每平方米1.1万元。相对于瑞安楼市高昂的价格,返回地的价格仍然相当诱人,巨大的价格空间,催生了大批职业炒家。“温州一向是民间资本比较活跃的地方,返回地不可避免地就被炒作起来。”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中介搭台,村委会有稳定收入,炒家鼓捣几下就能大把进账,在楼市节节攀升的同时,瑞安的返回地指标交易演绎成了一个类似2006年普洱茶炒作的怪圈。炒作“红证”与炒作股票规律一样,低买高卖,短短半年间,返回地价格从2000多元每平方米,炒到近8000元每平方米,有时候一天内时间就有相当大的价格浮动。
今年8月20日,瑞安市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的通告》,炒卖行为一度得到平息。但国庆以后由于周边大城市房价猛涨带动瑞安市房价上升,安置留地指标炒卖又在一定程度上“回潮”。
这样的疯狂在今年10月底瑞安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的实施意见》后平静了许多。
记者今天下午来到瑞安上望街道隆山东路,由于周围就是大片的返回地,这里曾经是返回地交易最为热闹的场所。鼎盛时期,短短几百米的路上,曾有七八十家中介所同时营业,有不少房产中介都是临时转行的,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中介所“有的原先开小吃店,有些是水果店”,然而,一夜之间,全部转行成为房产中介所了。在爆炒的高峰期,这条路上天天堵车,各个中介所人头攒动。生意好的时候,一家中介公司可能一天要交易几十个单子。
今天下午阳光正盛,瑞安不少中介所却已经是铁将军把门了。仅有几家开业的中介所,工作人员也显得百无聊赖。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个村民分配到的返回地指标不高,一般每人是二三十平方米,这样的指标显然无法建房。因此返回地买卖最初都是同村人之间互相交易的,这在村里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后来有人发现了这个财富效应,炒作不可避免。”不过,随着政府部门监管力度加强,目前市场上的“炒作风”已经暂时冷下来了,“最近每天连咨询的人都难得碰上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