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08日讯
半山的马路上晒着很多像板栗一样的果实,这究竟是啥果子呢?(本报10月31日A5《看着像板栗,是啥东东》)这两天,杭州、绍兴、东阳、甚至安徽和江西的很多读者都打进钱报热线,虽然对于这果子的“真实身份”还是众说纷纭,但没想到这小小的果实居然牵系着好多人的回忆。
果子叫法五花八门
“这叫‘苦槠’,我们富阳很多的,在富春桃园景区就有一个天成野槠林,就盛产‘苦槠’。”
“这东西叫做榛子,我们东阳用它磨成粉后做榛子豆腐,里面加些糖、薄荷,吃起来很清凉,能解暑。”
“在我家乡大别山一带,这种树叫麻栎子、橡子树或叫栎树,果实叫栎子或橡子,八九月把果实采下来剥掉外壳用水泡软后磨碎做成豆腐叫橡豆腐,拿香菜、蒜苗、辣椒、香油和盐凉拌一下,非常好吃。”
“我们安徽有的,我小的时候经常去弄回来吃的,我们管这个叫‘酱子’。”
“江西井冈山叫栗子,是一种野果,做豆腐很好吃的。”
……
陈先生是新昌人,他说这东西应该叫“杂子”。他还给记者讲起了小时候摘“杂子”的趣事:“这东西的叶子很硬,顶上尖尖的,一不留心还容易割破手。那时,我们去摘来,浸水然后晒干,还可以磨成粉,很多伙伴等在一边看,想着做成馍馍吃的味道。现在生活好了,好久没接触这东西了,忽然看到还真挺怀念的。”
而刘先生则在电话里告诉我们,这小果子磨成粉可以治疗小孩子的痱子,效果很好。“大人们专门从山上摘这东西然后磨成粉,往小孩子背上脖子上抹,好用,还不花钱。”
专家说,这果子用处可多了
听了这么多的故事,记者也纳闷了,还是浙江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学的陈锡林教授看到照片后,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陈教授说,这一把果实其实有三种品种,扁扁的叫做麻栎果,小一点的叫做槲栎,黑色的那种叫做青冈栎。
一般最常见的就是槲栎,其它的估计是顺便捡进去的。
陈教授说,“杂子”是土话,大概就是杂七杂八果实都有的意思。这些果实都是属于壳斗科植物,可以用来磨豆腐吃,也可以做凉皮、凉粉、酱油等等,没有毒性,一般东阳那边比较多。
趁天好,到半山捡“杂子”去
昨天天气好,杜师傅兴冲冲地跑来告诉记者说,这两天,半山上到处是这种“杂子”,有好些人几十斤几十斤捡呢。
记者和杜师傅沿着杭钢大楼边上的一条小路上山,走到半山腰往地上一瞧,就发现好多好多“杂子”混在落叶中。小路两边就是“杂子”树,高十多米,生长得郁郁葱葱。
杜师傅说本来还要多,已经被人捡得差不多了,不过树上果子熟了自己会掉下来,所以不怕捡不到。一小会,杜师傅就捡了一小袋了,有一斤多。
从另外一边下山,途中还碰到了不少来捡“杂子”的半山居民。山脚下住着75岁的严大爷,他教起记者怎么做“杂子”豆腐来。“用刷子刷干净,晾干,磨成粉,放在布里面,水里过滤,粉会沉淀下来。然后把水滤干,剩下的就是豆腐了。”严大爷说,他以前做过,卖一块钱一块呢,现在年纪大了,做不动了。
如果你有兴趣,趁着天气还好,不妨上山去遛遛,顺便捡捡“杂子”,回家自己磨个豆腐吃,挺有乐趣的呢!
(感谢读者杜正钢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