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小小公厕,关乎大民生。散落在甬城街头巷尾、卖场、公园的公厕在给万千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面临着公用设施被偷盗、水资源浪费、厕纸随手扔、门板上涂鸦等管理难题。
公厕设施盗损严重
如厕后不随即冲洗,蹲坑臭气逼人;洗完手不拧紧水龙头,任由自来水哗哗流淌;在门板上乱写乱画……对于这些公厕内的不文明现象,不少市民司空见惯。
“夏天的时候,一些住在附近的农民工直接带盆进来,洗澡、洗衣服,把公厕当成自家的浴室,不仅把地面弄得很脏,也浪费了水资源。”滨江公园一处公厕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碰到这种情况,劝说的效果微乎其微,一些人还恶语相向。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公厕的建设标准也大大提高,配备了洗手液、肥皂、挂钩、厕纸等,换上了铜质水管、踩冲踏板,但正是这些便民的小物件,不是被人拿回家,就是被偷去卖掉,盗损现象非常严重。”市城管局环卫处胡柳说。
据悉,在公厕管理方面,市区每年的投入近千万元,用来公厕的保洁管理、设施设备的维护以及升级改造。
公厕管理难在何处?
私密性是厕所的重要属性,公厕尤其如此。“公厕不可能像卖场一样,通过监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胡柳说,在这样一个私密空间,公厕的卫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的自觉维护。
目前,宁波共有公厕559座,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管养的环卫公厕,分布在公园、主次干道旁,有359座;另一类是有单位产权的社会公厕,如菜场公厕、卖场公厕等,有200座。
“比起有政府专项资金管理的环卫公厕,单位产权的社会公厕在投入上要远远落后于环卫公厕。相应地,一些管理单位在破损设施的修补、厕内用品的添加等方面就不够及时。”市容环卫处处长黄毓琳说,市容环卫部门只能通过抽查、专项检查等方式督促产权单位改善厕所环境,并无强制性的整改规定。
此外,由于城市管理涉及内容多、工作量大,市容环卫部门对不良用厕行为的监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公厕内的不文明行为都是瞬间发生的,管理人员也很难做到实时监管。
城管义工欲解难题
作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新途径,城管义工在成立伊始就成了城管部门的得力助手。目前,市城管义工协会已拥有个人会员21994人,单位会员318个,遍布全市大部分社区。
日前,市环卫处将江东区部分城管义工纳入公厕监管的“编外队伍”,义工们“承包”自家附近的公厕,不定期去检查、打分,督促市民文明如厕,并及时将问题反映给主管部门。10月28日,首批“编外队伍”戴帽上岗,协助环卫处工作人员检查江东区公园的公厕卫生。
“公厕的建设和管理需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黄毓琳说,将城管义工纳入监管队伍,不仅能弥补环卫部门人手不足的难题,做到公厕实时、动态、全方位监管,义工的劝导、监督也更能促使市民改变陋习。不仅如此,政府部门也能听到更多市民的呼声,使公厕的建设、管理更有针对性。
据宁波日报 记者 秦羽 通讯员 王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