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信息沟通能力,增加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电力输送能力……近日,杭州市电力局给输电网制定了一份“成长计划”,该局希望通过这份计划的实施,让输电网在“强壮”的基础上变得“聪明”起来。
活地图、千里眼、机器人……目前,该局运用于输电网管理上的“智能”产品不断诞生,这些“新玩样儿”的运用为打造“聪明”的输电网,优化输电网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活地图”提高工作效率
杭州范围内22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有3300余公里,铁搭6500多基,庞大的输电网使得施工选址、故障抢修等工作开展起来相当不便。2005年,该局送电工区开始投入一项“费时费心”的工程,三年多时间里,工作人员将所有铁搭与线路的位置都被记录在了电子地理图上,还拍摄了17万张实地照片与之相对应,形成了杭州特有的输电网地理信息系统——输网GE系统。
杭州市港航管理局规建处工作人员携带着施工图纸资料走访了杭州市电力局送电工区,就运河施工中涉及到的输电线路位置和迁改工作了解情况。展开施工图,一条新运河流经杭甬大地,蜿蜒绵长。这在以前,非得在实地跑上好几天才能把具体的输电线路杆位摸清楚,而现在,只需打开输网GE系统,输入坐标值,便能在短短几秒钟之内把区域内所有线路杆塔坐标、路径显现出来,不到几分钟,技术人员便将整理好的线路数据资料交给港航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看着手上一叠清楚明了的材料,对方由衷感叹道:“我和许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打过交道,就算你们电力局的办事效率最高!”
“千里眼”谨防外力破坏
据统计,杭州范围内3300余公里的输电线路中各类动态危险点有96个,而杭州市电力局运行人员只有56人,靠人为监督危险点肯定不行。为此,该局专门成立了输电线路监控中心,并配备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千里眼”。
“危险!危险!“,一天,正在监控中心值班的盛礼润通过实时视频监控装置,发现500千伏敬瓶5901线线路下方一辆20吨级的吊车为解救陷入泥潭中的载重货车,正吊卸其运载的大型水泥预制构件,吊车吊臂与导线距离已不足7米。盛礼润赶紧电话通知监控点联系人和线路运行人员,双方及时赶到现场监督指导作业,避免了一起500千伏线路恶性外力破坏事故。事后,该局送电工区瓶窑保线站站长摇森泉仍然心有余悸,“当时敬瓶线导线对地距离只有17米,汽吊就在线路下方起吊,吊臂全部伸展开有25米高,而安规规定500千伏线路的安全距离必须达到7米,幸亏发现的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机器人”保障人身安全
在输电网管理中,传统的人工地面巡线方式只能依靠肉眼或借助望远镜观察线路的外部可见缺陷,对于一些穿山越岭、横跨江河的特殊区域线路段和特殊塔型存在盲点。而杭州市电力局却请来了一位可以“扫盲”的新帮手——智能巡检机器人。
7月16日,在离地60米高的500千伏窑王5432线上,巡检机器人进行了带电巡视500千伏线路的试验,工作人员将它挂上架空地线后,机器人自己“握住”了线路,随后机器上的红外探头对线路及周边环境进行数据收集分析,监控线路设备的运行情况。在3公里以外的地面监控台上,技术人员顺利接收到机器人传回的视频图像,画面清晰流畅,各项参数指标也均显示正常,试验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这种机器人可以在遇到恶劣气候及复杂地形时,完成人力难以完成的检修任务,避免了人工操作中的伤亡风险。到今年年底,这种机器人将正式在杭州输电线路上投入运用。
“仿真平台”防范工作风险
电网变化日新月异,面对新设备、新情况,运行人员第一次操作时总会觉得心里“没底”,这种情况不但存在安全风险而且影响工作效率。不过自从杭州市电力局建立了输电线路仿真平台后,运行人员的“第一次”也变得“胸有成竹”。
8月9日,杭州市电力局配合高铁施工建设,计划对500千伏乔仁线1号塔引流线实施拆搭头工作。500千伏线路引流线拆搭头工作对该局送电工区不少职工来说还是头一次碰到,能不能安全顺利完成任务,谁心里都没有底。此时,该局送电工区技术人员利用现场真实照片对500千伏乔仁线1号塔整体进行了计算机还原,参照模拟动画工作人员进行了反复演练,所有人对自己当天工作任务和现场安全措施、技术措施都了然于心。在当天的现场操作中,检修人员将原定7个小时的作业压缩到3个小时,大大缩短了线路停电时间。“输电线路仿真系统不光给职工培训创造了便利和条件,更为我们在台风天气影响下现场是否适合进行检修工作提供了辅助决策。”该局送电工区副主任张斌说道。
“自我研发的智能产品不断得到成功运用,坚定了我们探索、建设智能输电网的信心”该局《智能化输电线路设备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杭州市电力局将以实现电网事故预警、调度决策、规划决策、防灾决策等智能化管理为目标。在输电线路设备状态在线监测、输电线路气象环境监测、监控平台信息采集和互动、电缆防盗报警系统运用、输电线路全寿命管理等智能化功能上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