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雪一直下;本地,雨一直下:不过与北方多个城市菜价大涨明显不同的是,杭州市场上除了部分蔬菜价格有所上涨外,菜价整体依旧平稳,个别蔬菜价格甚至有所下跌。鉴于杭州市场有三分之一的蔬菜来自北方,目前杭州物价部门已密切关注菜价动向,随时准备干预菜价大面积暴涨。
小部分蔬菜价格小幅上扬
大部分品种价格稳定
据新华社报道,受暴雪影响,11月11日开始,全国蔬菜均价整体有所上涨,其中河北、天津、山西、河南、陕西等受雪灾影响较重的省市,菜价涨幅整体居前。
记者昨日在杭州市区几个农贸市场调查发现,一小部分蔬菜价格小幅上扬,其中茄子、茭白的涨幅尤其明显。来自市物价局的监测信息表明,平常老百姓买得最多的包心菜,昨日杭城的平均零售价已比上周(11月5日)每斤上涨了6.4%,达到1.67元;黄瓜卖到了2.46元一斤,涨幅7.0%;长瓜也涨了5.2%达到均价2.64元一斤;而茄子的涨幅最大,一周上涨了12.5%达到2.96元一斤,创一年来最高纪录。
来自批发市场的统计监测也表明,进入11月份后,我市的蔬菜交易总量开始有所减少,日成交量在2500—3000吨之间徘徊,较上月平均日成交量下降一成左右;其中茄子、茭白成交价格分别为1.64元一斤和1.43元一斤,较上周上涨39.3%和14.4%,萝卜、南瓜、西红柿等蔬菜也有5%左右的上涨。
不过,大部分蔬菜品种像青菜、小白菜、冬瓜、西红柿等的价格整体波动不大,市场零售价格基本稳定。
“这段时间没涨,青菜还是一元一斤,大白菜还是八角钱一斤,没怎么受影响。”下沙某菜市场一位摊主告诉记者,她的菜有从勾庄(即浙江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批发来的,也有从下沙本地农民田地里收来的。连续几天的阴雨天气,并没有推动她从农户那里批发的蔬菜价格上涨。
调查发现,不仅一些百姓日常消费的蔬菜价格基本稳定,个别蔬菜品种的价格近期甚至出现了下跌。像西兰花,上个月还卖4元一斤,现在已经降到2.5元一斤;四季豆也跌去了1元左右从3.5元一斤降至2.5元一斤;西葫芦甚至上个月从每斤3元左右跌到了1.5元一斤!
北菜供应偏紧无碍大局
天气转好后菜价将恢复平稳
市物价局有关负责人分析,造成近期蔬菜交易量减少、价格小幅上扬,主要有下列原因:一是按往年惯例,入冬之后,杭州的蔬菜交易数量会呈现季节性回落;二是近期北方地区下大雪,调运受到一定程度制约;三是本地连续出现阴雨天气,对蔬菜的采摘造成影响;四是成品油价格提高之后,增加了运输成本。几项因素叠加之后,造成这几天我市蔬菜批零价格双双出现小幅上扬走势。
尽管个别蔬菜价格有所上涨,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杭州的菜价还算平稳。据浙江良渚蔬菜批发市场披露的统计信息,去年11月18日,在北方没有大雪的情形下,良渚蔬菜批发市场的茄子批发价已涨到3.3元一斤,而昨天该市场的茄子批发价为3.0元一斤。
另据了解,目前杭州每天成交的2500—3000吨蔬菜中,本地菜占了1000吨左右。其他来自外地的菜基本上南北平分,即从辽宁、山东来的蔬菜量和从海南、云南、福建来的蔬菜量各占“半壁江山”。而其中北方来的菜(业内称之为“北菜”)多以包心菜、大白菜为主,南方来的菜(业内称之为“南菜”)则以花色菜为主。有业内人士指出,北菜的供应量虽然占到三分之一左右,但单调的品种结构也就决定了它不会成为杭城百姓餐桌上的主流,因此近期杭城个别蔬菜品种小幅上升,更多的是受本地天气影响所致。一旦本地天气转好,蔬菜价格有望大体恢复平稳。
新华社预计,随着降雪天气的持续,包括蔬菜在内的鲜活农产品价格短期或将继续上涨。不过记者昨日从市物价部门获悉,杭州相关部门早已制定了应急预案,目前正密切关注蔬菜价格走势,一旦出现突发的价格暴涨走势,就会启动预案机制进行干预,确保杭城蔬菜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果蔬制品质量
优于往年同期
水产品干腌制品问题较多
本报讯(通讯员何钧沈雁记者陈恩挚)昨日,省工商局最新一期《浙江省商品交易市场运行情况分析》公布。据统计,7至9月份,全省工商系统检测各类食品112万批次,发现问题食品1.7万批次,查获不合格食品16.4万公斤。
从抽检的65万批次新鲜蔬菜、水果和其中查获的3.9万公斤不合格产品情况来看,浙江新鲜果蔬的整体质量优于往年同期。不过,水产品非法防腐剂超标现象集中,干腌制品质量安全问题依然突出。
工商有关人士表示,从检测数据来看,不规范使用双氧水和含醛类添加剂,或直接使用甲醛、双氧水溶液浸泡防腐,造成食品中上述两类非法物质含量超标,仍然是影响水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同时,抽检结果显示,干腌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的现象仍较为普遍,并主要集中在脱皮蔬菜、干腌制蔬菜和炒货等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