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7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为什么来到杭州,我学会了撒谎,我见到了好东西就想要,是环境在变,还是我在变”,“进入初中后,我越来越感到我与城里孩子的差距,要是我是城里人,就不会有这么多烦恼和自卑了”……如果不是记者亲耳听老师说起,还真想不到小小“新杭州人”心情这么复杂。
这两天,来自贵州、河南、江苏等地的教育界人士,齐聚第七届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共同探讨全民教育的现状和成果,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仍是关注的焦点。
教育部官员提议
建立“电子学籍”
“水大的时候设高门槛,水小的时候设低门槛。”昨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一司副司长杨念鲁对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的点评一针见血,“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导致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学校容纳能力的限制。
杨念鲁认为,区域规划、教育投入等,也是导致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的原因。由此,他提出了帮学生设置“电子学籍”的设想,“如果有一个系统,能实现学生学籍的全国联网,那问题就会容易多了,比如一个孩子跟着爸妈从安徽来到上海,只要在上海一注册,安徽那边的记录就自动消除了,这样,对区域规划、教育投入等的调整,就有了数据依据。”
善待家长
有助孩子融入城市
“我们曾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近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辍学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辍学的原因,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经济原因。”杨念鲁说,现在的学生不适应学校环境、老师同学的态度,就不愿上学了。
杭州明珠教育集团成立10年来,已经解决了区内近40%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读书问题,该校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方面的尝试,也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关注。
“初来城市的迷茫和挣扎,让这些孩子承受了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负担。”该校老师的做法是,尊重与善待这些孩子的家长,帮助他们寻找改变家庭道德教育的方法,“使他们共同成长,才能帮助孩子最终融入城市。”
通讯员 刘粉莉 记者 金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