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关于社会转型的若干思考

  近百年来,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有三次: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第二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到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次是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国家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发展到今天,从战略上考虑,转型应该是积极稳妥,事不宜迟,只要方向对头,走小步、走半步都是前进。

  社会转型方向是什么?

  我们这么大一个社会体转到什么方向去?这是一个首要问题。现在,方向已经明确了,那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构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绝不仅是搞一些民生工程、民生福利。我认为,从现代意义上来讲,“以人为本”是在解决温饱以后,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线。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的和谐社会理论,我们应该把“民主法制、公平正义”作为进入和谐社会的一个主要手段。民主会达成共识,民主会减少失误。真正做到“全民共识”四个字,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三十年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就是达成了一个全民共识——“发展是硬道理”,举国上下,人心高度凝聚。那么,进入到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我们的“全民共识”是什么?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创造财富,但不能用发展经济的思路来解决社会发展的问题,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不仅仅是财富与效益。

  社会转型的切入点何在?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工程,个人认为,社会团结、全民共识是我们的切入点。照理说,我们现在的五年发展规划是形成全民共识的一个奋斗目标,从而产生万众一心的团结的力量,但由于实际上的规划往往偏重于经济,而经济又往往落到了项目,最后就演变成项目“挂帅”,问题诸多。

  社会团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我认为,目前推进社会团结应该切入到三点上:第一,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当前,一方面是产能过剩,一方面是占相当比例的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消费;一方面说要刺激内需,一方面又没钱来消费。不少提出来的理论观点和对策,脱离了中国的现实。因此,增强社会团结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改革社会分配制度。第二,构建社会诚信体系。一个社会就像一条大的航船,在转弯过程当中,维护这条船的定力,就是政府公信、社会诚信,这是社会赖以存在的生命。第三,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公民权益。公民是社会的主体,当今社会的诸多矛盾,往往体现在公民权益的维护上。浙江省政府提出的“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之一就是公民权益行动保障计划,这是非常好的举措。

  推进社会转型中的两个问题

  不要轻言率先实现社会转型。一个省、一个地区,在社会转型当中可以率先起步,但绝不能率先实现社会转型。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舰队的速度取决于最后一条船。社会转型是一个全局性的系统工程,一个局部地区不可能率先实现。

  要重视文化的影响力。中国这一百年来三大转型都靠文化在支撑:辛亥革命之所以推翻了封建王朝实现社会转型,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作用;1949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改变了一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关键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如果没有这一先进文化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也是有先进文化在支撑,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是我们社会转型当中的凝聚力、创新力。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