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3日讯
岛城天寒地冻之时,有人“隐姓埋名”将温暖悄悄递送。本月19日,一对“神秘”母女向市慈善总会爱心基金账号打进4万元,成为市慈善总会今年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个人匿名捐款。
“神秘”母女捐款4万
上周四上午10时左右,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老包正在舟山大厦办事,接到建设银行定海区支行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我们这里有人想捐款,问市慈善总会的捐款账号。”
“捐多少? ”
“4万。”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老包踏上自行车急忙赶到解放西路上的建设银行营业厅,见到一对母女。“母亲约50岁,衣着朴素,女儿大概20多岁,舟山口音。”老包回忆。
老包问:“你们想捐什么项目?有助残、助医、助学……”
母亲说:“这钱交给你们就随你们安排,谁最需要就给谁。 ”
老包询问其姓名,母女俩坚持不肯。因捐款发票上需要填写姓名,她俩才吐露一个姓“黄”。离开时,女儿把发票悄悄丢了。银行工作人员看到后,拿起收据追上去塞到她们手里。
匿民慈善蔚然成风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市慈善总会已接到多笔匿名捐款,涉及助学、助困等项目。如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老婆婆捐来2万元,其中1万元助学、1万元助困;一位“神秘”市民每年出资1万元,资助一位贫困学子读完四年大学;还有一位“无名氏”市民每年出资5000元,连续4年资助一位贫困学子上大学……而不定向捐赠2000元、1000元、100元的匿名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据了解,匿名爱心人士大多不是巨商富贾,而是最普通的平民百姓。“有些是办白红喜事省下来的开支,有些是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有些曾经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想回报……”这位负责人说,捐款数额少则百元,多则数万元,而4万元是今年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数额。
一些填写捐助发票时透露姓名的捐助人,总是对工作人员千叮万嘱不要公布他们的身份,并谢绝媒体采访。对于捐款人隐名的意愿和权利,市慈善总会人士表示理解和尊重。
近几年,匿名捐款人数和金额逐年上升。在这位负责人看来,这么多秘而不宣的爱心“无名氏”涌现,原因之一是整个社会慈善意识的增强。“我市已7次对‘慈善一日捐’等活动进行统一宣传发动,慈善意识深入人心。匿民慈善,已经蔚然成风。”
据舟山晚报 作者 徐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