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4日讯
整整提前了两年!
11月5日,慈溪市《家电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09—2012)》通过评审。根据方案,到2012年,家电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仅隔一天,7日,借第三届中国(合肥)家电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之机,合肥市高调宣布:2010年,合肥市家电行业生产总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该市首个千亿产业。
闻听此讯,刚刚带队从合肥考察归来的慈溪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虞展东倒吸一口凉气。他清楚地记得,就在考察期间,合肥方面介绍的口径还是:到2012年突破千亿元。两个月不到,这个期限居然缩短了两年。
有底气才敢“叫板”。根据合肥最新公布的数据:仅今年前三季度,合肥家电业实现产值410亿元,成绩直逼年产值逾600亿元的慈溪。而在增速上,该市则保持着每隔两三年产值就翻一番的强势。
这一次的较量不止关乎慈溪的“面子”——能否继续保持仅次于青岛、顺德的国内家电业“老三”的位置,更关乎慈溪家电业的前途——不进则退。
在慈溪,家电业产值和出口均占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对这个全国十强县的就业、财税诸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合肥家电产能的急剧膨胀,也让不少人担心,市场不可能无限扩容,几乎没有一线品牌的慈溪家电业,在拥有众多一线品牌的合肥家电面前,能否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
慈溪?合肥?
角力鸣枪。
又见合肥
11月16日晚8时许,因暴雪在城外停靠了1个多小时后,记者乘坐的K594列车终于驶入合肥站。此时,距离仅四百公里之外的杭州站已过去8个多小时。
“再过三年,你从杭州过来只要2个多小时。”17日上午9时,在合肥市政府大楼,一见面,市发改委综合处处长朱胜利就兴奋地说。在他的办公室,挂着一幅合肥交通规划图,规划于2013年通车的合杭客运专线,将把两地间的距离缩短至少三分之二。
比这种交通变革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合肥家电业上演的戏剧性变迁。
“曾经很辉煌。”与许多合肥人一样,朱胜利对合肥家电业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种感情不难理解。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合肥拥有荣事达、美菱、万燕、天鹅等多个知名家电品牌,一度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排头兵: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世界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均诞生于此。
繁荣过后却是落寞。万燕夭折,美菱和荣事达陷入发展瓶颈,90年代中期后,在青岛、顺德、慈溪家电业的高歌猛进中,合肥家电却在原地踏步。“那本是最好的扩张机遇”,朱胜利说。
经历徘徊后,合肥家电在近五年重新发力。驱车行进在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两侧林立着海尔、美菱、美的、长虹、格力、荣事达等活跃在国内市场的一线家电品牌的“身影”。朱胜利不无得意地说,“合肥一线家电品牌的集聚度,比青岛、顺德都要高!”
统计显示,去年,合肥家电业实现总产值320亿元,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彩电的产量分别跃居全国的第3位、第3位、第4位和第7位。
今年9月,合肥又摘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电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家电产业基地”称号。
显然,提早两年冲千亿,合肥有备而来。
“季军”难保?
“最快今年,最迟明年。”在慈溪市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虞展东看来,合肥家电业产值超过慈溪,只是时间问题。
虞展东是有发言权的。今年9月上旬,他率领的由慈溪市冰箱洗衣机联合会、慈溪市家电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方案编制起草单位等组成的考察组,对合肥家电业进行了一次调查。回来后,一份5000多字的调查报告迅速提交给市政府。
在这份报告中,虞展东等人注意到,虽然今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严重,但合肥家电业在海尔、美的、美菱、长虹、三洋等企业的带领下逆势上扬,上半年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已经实现工业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了69.4%,远远胜过慈溪家电业表现。
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产值的大企业、大项目,更让虞展东印象深刻。
目前,合肥规模以上家电企业有11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超100亿的企业有3家,超50亿的企业有2家。而在慈溪,除“方太”外,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家电企业不过两三家。今年4月,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在合肥破土动工,项目总投资达到175亿元,这个数字比慈溪家电企业一年新增投资的总和还要多。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差距外,在两地采访时,合肥的区位优势也被普遍认为是慈溪无法比拟的。
在合肥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当年,“海尔”的传奇缔造者张瑞敏在考察合肥后断言,“以合肥为中心,以500公里为半径,其市场圈覆盖人口4至5亿,这部分市场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在调查报告中引用了张瑞敏这一判断的虞展东也认为,中西部地区以及三、四级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合肥作为中部重镇,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正是大型企业战略布局的首选之地。
但求所在
在合肥,长虹掌控美菱一度让很多本地人痛惜。
2005年11月,四川长虹与美菱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肥市政府向长虹出让由其持有的美菱20%多的股份,后者成为美菱第一大股东。随后,美菱总部从合肥黄金地段搬离,落户距市区20多公里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时隔四年,11月17日,暴雪清洗后的合肥,空气格外清冽,美菱股份总裁助理黄大年一边领着记者参观按美国硅谷风格建造的新总部,一边总结道:长虹带给美菱的,不仅是发展资金,更重要的是新的发展理念和管理机制。
要理解黄大年的这一番感慨,只需简单回顾近年来美菱的发展。重组前,美菱只有一个合肥基地,在扩张的问题上一直犹豫不决;重组后,美菱迅速扩张,在江西景德镇、四川绵阳建立了两个生产基地。重组前,美菱年销量一直无法突破100万台;重组后当年就超过,2007年突破200万台,今年预计可以达到300万台,仅次于海尔,龙头地位比重组前显著提高。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美菱之后,合肥市又以同样手法引进美的重组荣事达,一大批国内一线品牌家电企业跟着相继落户合肥。这种后续效应让朱胜利坚信,舍得放弃控股权的开放胸怀,正是解读合肥家电二次崛起的关键。
“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态度,也为黄照奇欣赏。这位在慈溪华裕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打工”的职业经理人坦言,合肥家电业的崛起有很多原因,但开放的胸怀最关键。“慈溪家电企业都想做大,但为什么做不大呢?”、“为什么‘方太’这样的企业都不能扛起慈溪家电兼并重组的大旗呢?”他连连问道。
但虞展东等对“但求所在”的选择却并不感冒。他们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甚至‘拱手让出,只求所在’政策可能会让合肥的自主品牌家电逐渐消失……合肥的家电产业将是一个残缺的产业,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产业。”
同样,慈溪中享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泉苗也表示,如果只是做生产车间,那还不如不引进一线品牌。“中享”的做法就是一般不做贴牌,专心做自主品牌,虽然慢,但总是一条有前途的路。
何去何从
“坦率说,我们目前还没有明确方向和有效方式。”合肥之旅,显然令虞展东感到压力,但对慈溪家电业的快速提升路径,他依旧没有笃定的答案。
迷茫,如雾霭般久久盘桓在慈溪家电业主的心头。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现状,几乎每一位慈溪家电企业老总都看得一清二楚:缺一线品牌、缺核心技术、缺营销网络。但要改变整个产业的现状,依然没有一条现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联合重组或许是得到最多响应的一条建议。但呼吁多年后,慈溪家电企业却多是联合起来跨行业投资,家电业本身的兼并还十分罕见。对此,一位企业负责人的分析是:政府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力度还不够。
或许是应了“旁观者清”的那句话,在合肥采访时,记者听到的建议反而更明确。
“一要转移,二要升级。”朱胜利认为,转移就是把制造从东部成本高的地区转移到如合肥这样的中西部城市,升级则是把研发、品牌等高附加值环节留在慈溪。
因为分工,在美菱高管中,黄大年可能是去过浙江最多的一位。对慈溪家电产业,他也一直在密切关注。他认为,家电业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的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慈溪家电如果要做好内需市场,生产基地最好就放在中西部,否则,东部的高成本会把企业压垮。在他看来,浙江的优势是资本和创业精神,因此,如果要引进新的家电企业对整个产业进行整合,还不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把传统家电产业转移出去。
同样剑指“季军”,可以做对手,也可以做伙伴。黄大年也期待着这样一种前景:合肥作为国内一线品牌家电整机产业基地的趋势还将加强,如果慈溪能够拥有核心配件上的技术优势,双方完全可以分工协作,合作共赢。
给慈溪开六帖药方
慈溪与合肥的家电“双城记”,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两种不同产业发展模式之间的比较和反思。一个是地处“吴楚要冲”,拥有低成本生产要素和地理优势的“合肥城模式”。它通过开放式的招商引资,营造出一个适合大型家电企业落户发展的区域中心。另一个是通过“草根创业”者们的灵活机智和不屈不挠而蓬勃兴起的“慈溪人模式”,它通过本地企业家们的艰苦创业,形成了配套齐全的家电产业集群。
显然,“合肥城模式”容易发挥政府的调控手段,在短期内发挥区域优势,集聚资源,做大做强;而“慈溪人模式”则能通过更广泛而生动的本地人主导下的竞争互动带动当地人致富,形成一个产业社会群体。合肥具有的地理和产业基础优势,慈溪不具备;慈溪的本地企业家群体和产业配套优势,合肥也并不具备。慈溪大可不必因产值和GDP指标的压力,而盲目羡慕合肥的发展道路。然而,慈溪家电产业集群确实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和瓶颈。
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和竞争趋势,慈溪家电业未来的出路在于:一是“拉长产业链”,向产业上游延伸发展家电核心关键零部件,抢占家电关键部件上的领导地位,提高产品附加值,掌握产品创新上的主动权;向产业下游的延伸则以树立品牌,创新销售渠道的模式;二是“品牌整合”,加快基于共同品牌的企业联合重组,抢占家电整机品牌经营体系中的制高点;三是“立体生长”,将低成本制造环节向拥有低成本优势的中西部地区部分转移(当然也包括向合肥的转移),而在慈溪形成掌控制造资源的技术源头和品牌经营中心,形成“家电总部经济区”;四是“内、外互动”,借助宁波出海优势,承接国际家电厂商的产业转移,成为整合合肥等地低成本制造区的家电出口贸易的集散地和整合平台;五是“制造业服务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使家电制造向家电服务延伸,形成家电物流服务集聚区;六是“设计引领”,全力推进工业设计和IC设计,使慈溪家电业真正摆脱基于低成本劳动力的竞争漩涡,形成我国家电业的重要创意源区。
视野决定舞台,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解放思想,以对未来的认识来指导今天的行为,“慈溪人模式”才能与“合肥城模式”相得益彰,找到自己的特色和光明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