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09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在义乌闭幕,4天时间里累计实现成交额23.61亿元,而平湖旅游产品在此次旅博会上的成交额仅为2万元。刚从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回来的市旅游局副局长方国平感慨地说,这次博览会让我们看到了我市与旅游业发达地区间的差距。
在旅游行业中,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购”这个要素能够直接折射出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带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旅游商品的开发在各地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我市旅游商品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有12家,包括食品、纪念品、日用品、休闲旅游用品等20余种类型,出现了一批“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等“国”字号商品,但平湖旅游商品的开发至今仍是一块“短板”。在这次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展出的不仅有食品、纪念品等传统旅游商品,还有飞机、摩托艇等新兴旅游产品亮相,但平湖参展的旅游商品数量并不多,规模、档次也不够高,没有形成影响力。
那么,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的旅游商品?近年来,我市旅游部门积极组织企业在各地推介旅游产品,“龙”牌糟蛋、“油菜花”牌蜂蜜、“阿奴”杜瓜子、“金象”袜、“新秀”箱包等具有平湖特色的旅游商品已小有名气。此外,还在各大景区建起了旅游商品专卖店,开发了以东湖八景为基础,包括工艺扇子、明信片、邮票和手帕等为载体的“东湖八景工艺品”。但方国平认为,我市旅游商品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大产品的开发力度。据了解,旅游商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它是基本生活满足以后的一种消费,这种消费完全凭借旅游者的个人意志,游客来旅游时可能一开始并没有明确的购物意向,可看到有特色的商品后就有了购买欲。旅游商品只有做到这一程度,才能真正打开市场。因此,企业在旅游商品的开发上要有创意,要将我市江南水乡地方特色和浓厚历史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商品的开发中去。
此外,建立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中心也十分重要。根据市旅游局的统计资料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市旅游人数达到222万人次,同比增长21.76%,旅游综合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8.5%,但旅游商品收入所占比重较低。目前,全市授牌旅游商品购物点只有4家,且相对比较分散,不能形成规模化的集聚效应。“在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中心的建设上可以借鉴桐乡浙北旅游购物中心的模式。”方国平认为。据了解,桐乡浙北旅游购物中心汇聚了皮革、羊毛衫等地方特色商品,辐射和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的游客消费群。方国平告诉记者,如果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中心能够建起来,那么到时候,我市的箱包、糟蛋、杜瓜子等特色旅游产品都将集中到那里,游客在游玩平湖后就可以到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中心享受“一站式”的购物便利。据了解,接下来旅游部门将积极开展建立旅游商品展示和销售中心的前期调研工作及可行性报告,拉长平湖旅游商品这块“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