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易拉罐、玻璃瓶和塑料瓶都须分类投放。
除了士林夜市,不少到台湾游玩的杭州人,还会对那里的垃圾分类产生很深的印象。
台湾居民家中有三种颜色的垃圾袋,分别盛装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餐厨垃圾。下午5点和晚上8点,《少女的祈祷》的音乐由远及近,那就是住户扔垃圾的时间。台湾有些大楼的楼道里甚至会摆放了5种垃圾箱,可分别投放玻璃、纸张、塑料、铝箔、一般垃圾。
市委书记王国平9月初去台湾访问交流,也对这些事印象深刻,认为值得杭州学习。
“我们要像抓‘停车新政’那样,来抓垃圾分类。”昨天,王国平书记对城管工作进行调研时说。
早在多年前,杭州的马路上就已经摆放了两种类型的垃圾桶——可回收的、不可回收的。但鲜有人把它们区别对待。即使有人一开始比较认真,但有一天发现分清楚的垃圾,最后还是被垃圾车“混为一谈”,也就兴致缺缺了。
由此可见,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
一方面,市民要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在台湾,垃圾分类是从民间兴起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民间组织意识到资源回收的紧迫性,提出了“惜福爱物”的观念,得到市民的响应。有了民间基础后,21世纪初,台湾官方开始立法,强制要求垃圾分类。一开始,大约有3个月的时间作为“劝导期”。这段时间,清洁队员会抽样检查民众的垃圾袋,如果发现垃圾没分好类,会请民众当场分好再丢,拒不分类者清洁队员可拒收。三个月后,如果发现没有按规定做分类,会罚款1200元到6000元台币,约300元到1500元人民币。
另一方面,当然是政府部门要有配套的设施和人员,对于市民分好类的垃圾,分别运输,分别处理。
昨天,从市城管办主任陈祥荣介绍的情况看,对于垃圾分类,政府该做的事情已经有些眉目了。
陈祥荣说,市城管办要在明年开展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试点,制订出分类处置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预计明年6月底前,每个城区将完成5个生活小区的试点工作。
另外,为了解决垃圾中转时产生臭气、噪音等问题,明年起,杭州将用两年时间,对市区现有69座垃圾中转站进行提升改造。明年将投资8000多万元,对34座垃圾中转站进行改造。
新闻链接
每天被我们丢弃的可乐瓶和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属于高分子聚合有机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话,就是200年也烂不掉,它还会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种的能力。但废塑料处理后可制成纽扣、笔筒等用品,而且废塑料也是炼油的好原料,1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据每日商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