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市三医注射室中,戴口罩者廖廖无几。卢春雨 摄
浙江在线11月27日讯
全省甲流发病面临高峰,但是连日来,记者在市区各医院、餐厅、公车上发现,很少有人将“怕”甲流主动转化为“防”甲流,凸显公众卫生意识的淡薄。专家提醒,非常时期,更应注重个人卫生。
医院:戴口罩的寥寥无几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温医附一院、附二院、市中医院等多所医院,发现戴口罩的市民寥寥无几。
昨天上午,附一院门诊大厅里看病的人潮一如往常般多,但记者蹲守了1个多小时,仅看到3位女士戴着口罩经过。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询问不戴口罩的原因。市民李先生带着怀孕的妻子来看产科,夫妻俩均没戴口罩。他们说:“戴起来怪怪的,别人还以为你得了什么大病呢。”像李先生夫妇一样嫌口罩难看、不方便的市民不在少数。还有一些人则怀疑口罩的有效性,一位老人说:“那么多人都感冒了,得甲流了,戴个口罩防得住吗?自己还憋得难受。”。
记者随后走访了附二院、中医院,情形也基本相同。
餐厅:洗手的客人不多见
昨天中午,记者在市区飞霞北路的一家茶餐厅和垟儿路的一家快餐店看到,来此点餐的客人基本上进门就落座、点菜、开吃,几乎没看到有人在吃饭之前先去洗手的。半个多小时里,几十桌客人只有两个人去洗了手。
一位服务员说:“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情况,不少男士甚至上完厕所出来都没洗手。”一对客人听到记者的询问,才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在家吃饭倒是都记得洗手,出门在外反而想不起来了。”
公交:喷嚏大多朝天打
昨天下午,下班时间,51路公交车上人特别多,不时听到喷嚏声和咳嗽声,后排的乘客赶紧将窗户打开通风。一位站在车后门边的乘客,打了个喷嚏后还将一口痰吐在了门边的垃圾桶里。
在一辆出租车上,司机告诉记者,前几天天冷他也开着车窗,不敢开空调,“因为有太多客人毫不遮拦地打喷嚏、咳嗽了,每听到一声,我心里就咯噔一下。”
专家:个人卫生要管好
几天前,北京市规定市民进医院必须戴口罩。近段时间来,媒体上也随处可见就诊最好戴口罩的提醒。据我市卫生部门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近日哨点医院监测显示80%以上的流感患者是甲流病人。
专家提醒,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讲话、打喷嚏或咳嗽时呼吸道产生的飞沫。任何人如与有流感样症状的人密切接触,都有可能暴露于潜在的感染性呼吸道飞沫前,因此戴口罩既保护自己也关爱他人。市民选购口罩一定要到合法经营医疗用品的正规商店或药店。非一次性口罩应每日清洗、晾干,定期进行高温杀菌消毒;佩戴前要清洗双手,以免污染口罩内面;要让口罩完全罩住口鼻和下巴;如有金属条,要用手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能够紧贴鼻梁,这样才能更好地起到防护作用。一些年轻人喜欢戴个性化口罩,也未尝不可,但一定要选符合卫生标准的,否则防护不成,反而影响健康。
此外,在公共场合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在非常时期更要注重。
据温州日报 记者刘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