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高层吹风 | 浙江观察 | 理论前沿 | 决策解读 | 工作简讯 | 中心组学习 | 社科信息
    
坚持以人为本 推动转型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目的归宿,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既要围绕人的生产生活发展经济,也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来推进社会转型,切实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首要的是要加快推动物本经济逐步向人本经济转变

  物本经济通常是指围绕物质资源消耗、物质产品供给和物质财富的积累来组织生产、分配和消费的经济,而人本经济则是主要依靠人力资源和科技创新,以不断满足人的多层次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和根本动力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以物质要素的大投入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提前实现了由温饱到基本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这种以“物”为主发展模式的负面效应也日益凸显,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就必须更加突出以人为本,加快发展人本经济。

  从生产环节来看,加快发展人本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赖资源消耗、规模扩张逐步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内涵提升转变,是形势所迫。过去30年我们总体上走的是一条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之路,由于资源要素的稀缺性和空间环境的有限性,这种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生产方式已越来越难以为继。而人的潜能却是无限的,是经济活动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通过人力资源的提升来推动科技创新、提高生产率的空间无限广阔。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的理念,突出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建设,强化知识产权、资源环境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等,着力优化生态人文环境,切实走创新驱动、内涵提升之路。

  从消费环节来看,加快发展人本经济、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更加注重发展精神体验型、舒适型消费,是规律所在。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出口的拉动,但过高的投资率不可持续,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短期内难以快速回升,发展终须回归到靠自身、靠内需上来。国际经验启示我们,人均GDP进入6000美元后人的需求日趋多元多样多变,物质产品的边际效用逐步递减,而精神体验型、舒适型消费需求则快速增加,社会消费的结构和档次将发生转折性变化。在当前推进经济转型的过渡阶段,我们除了要继续抓投入、稳出口不放松之外,必须加快发展服务消费经济,切实鼓励和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

  从分配环节来看,加快发展人本经济、推动财富分配由主要向政府和企业倾斜逐步向居民倾斜转变,是民心所向。这些年尽管百姓收入显著提高,但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占比依然偏低。在这种分配方式下,多数企业因当前资本投资收益仍超过“智本”投资收益而热衷于“物”的再投入再生产,政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有限的财力优先用在了基本建设,百姓则不得已增加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由此导致当前发展的最大压力不是生产供给不足而是消费不振,而消费不振主要是居民消费不振,其根子在于收入分配失衡。我们必须把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来抓,在继续做大财富“蛋糕”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居民收入的倾斜力度。

  加快推动物本经济逐步向人本经济转变,必须加快城市化、同步推进社会转型

  以人为本的发展必然是社会与经济同步转型、协调并进的发展,我们通常把社会转型理解为以人口的空间结构转换为核心,带动社会利益、观念或要素、机制、功能等的整体性变化,最终形成高度开放、自由流动、集聚集约的城市空间特性。相对经济而言,社会转型明显滞后,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当前,推进社会转型主要是要加快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归根到底是要加快城市化。

  加快城市化、推进社会转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是关键环节。无论是促进规模经营、推动资源要素的集约节约,还是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升级;无论是提高农民收入,还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都要求以调整人口空间布局为切入点,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其体制机制。必须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把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作为核心来抓,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经济社会结构。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产业非农化已达95%,就业非农化超过90%,城乡二元体制在一些领域有所突破。

  加快城市化、推进社会转型,统筹区域发展是必然选择。城市是各类要素集聚集约、体现规模效应的最好空间形式。城市的竞争主要是综合能级的较量,着重体现为集聚高端要素能力的比拼。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我们只有立足实际,坚持市域统筹、整合资源、握指成拳,加快构建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才能在吸引集聚高端要素方面赢得主动。推进市域统筹必须坚持统分结合,在经济领域深入实施强县扩权和强镇扩权政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在社会领域则要更多地加大“统”的力度,深入推进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等的统筹,整体提升社会发展水平。

  加快城市化、推进社会转型,强化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事业建设是重要保障。我市已率先基本构建起了全民社保体系,初步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会管理体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社会发展总体走在前列。但对照现代城市社会的标准,尚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标准还不高,社会管理的基础性力量依然薄弱,人口总体素质还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把加强“三社”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推进社保扩面提标并轨,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努力使社会转型的内容更加完善、质量不断提升、保障更加有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关键是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与党的建设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目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然滞后,尚未根本解决“市场失灵”导致经济增长粗放代价过大、公共产品供给短缺致使社会发展和维稳压力全面凸显等问题。为此,必须围绕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科学界定新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定位,不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公共服务这一核心职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一基本价值取向,切实加快政府转型的步伐。

  加强公民民主政治参与。在人的需求中,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性,而这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可理解为人的情感交流和民主政治的参与。这些年人们的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显著增强,但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基层民主建设相对滞后,保障公民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等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渠道还不够畅通等。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积极探索党内民主实现的新形式,创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作用发挥的平台和渠道,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主恳谈、决策咨询、无候选人直选等基层民主制度,有序扩大公民在各个领域的政治参与。

  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党只有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才能领导和推动各项事业阔步前行。作为党的诞生地,我们更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紧紧围绕把建党圣地打造成为党建高地,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努力使思想理论武装有新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有新拓展、选人用人机制有新突破、基层组织建设有新巩固、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有新成效,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科学发展的能力,更好地凝聚和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克难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共嘉兴市委书记)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