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平湖林埭共和村的老汉唐连云大字不识几个,却痴迷古董收集。
昨天上午,趁着星期天,唐连云把收集的东西摆放出来,在家里举办了一个小型展览,让村里的孩子们前来欣赏。唐连云告诉记者,他收集这些古董并非为了赚钱发财,而是要保留一段历史,让村里的孩子都能了解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
只收集地方古物
“我与其他专门收集古董的人不一样,他们是天南地北地找,我则只收集家乡的东西。”唐连云说。
20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唐连云迷上了收集古钱币。在这20多年间,唐连云收集到的古钱币最多时有五六千枚,后来他把大部分钱币分给了自己的子女,如今剩下的有上千枚。唐连云对记者说,这些古钱币就是在前方一处名叫染店桥的地方出土的,至今已经20多年。那时,染店桥无意出土了许多罐古物,其中就有钱币,唐连云闻讯后立即前去,以每枚5角的价格收进1000多枚。
空闲的时候,唐连云就会到田间地头去走走,希望有所发现。在多年的耕作中,田里总会出现一片片似陶非陶、似石非石的东西,唐连云就兴奋地拿回家,像宝贝一样地珍藏起来。
正如村民们所言,林埭的地方历史在庄桥坟遗址被发现后得到了印证,唐连云激动万分。他说,和遗址里出土的文物相比,他收集的东西可能不值钱,但在他心里都是宝。
一些古物很新奇
唐连云展出的东西并不多,几百枚古钱币、一只破损的小碗、一个似骨似石的东西等,组成了一次家庭古物展。但对村里的孩子们来说,这些从未见过的东西着实让他们过足了眼瘾。
“你可别小瞧这破碗。”唐连云拿起一只碗对记者说,这只碗是他在一条田埂边捡到的,因为形状并不像现在的碗那么圆整,他就认定不是现代之物,于是拿回家里。前两年,浙江省的文物专家到平湖博物馆鉴宝,唐连云知道后托人去鉴定。专家仔细端详后明确指出,这只碗至少有2700岁了,唯一可惜的是破了一块。虽然没有多大经济价值,但唐连云为自己的眼光自豪。
孩子们都对一块似骨似石的东西感到好奇,记者也不知这是什么东西。唐连云说,这是一种动物的牙齿,可具体是哪种动物的,上次鉴定的专家也说不上来。“这颗牙齿我已经保存了20年。”唐连云说。
看到孩子们的兴奋劲,这位59岁的老人很高兴,他说,这些自己土地上发现的古物,一定要让孩子们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