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们村里的固定收入以后可就更有保障了。”指着建筑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桐乡市凤鸣街道桑园桥村党总支书记祝炳金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明年这3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建成后,每年将带来约20万元的租金收入,我们因此将一举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和桑园桥村同样受益于这3000平方米标准厂房的,还有凤鸣街道路家园村等。“我们村原来底子薄,造厂房想都不敢想。”该村党支部副书记钱菊平说,这回多亏了市、街道出台相关政策给予大力支持,“街道办事处甚至还动员我们的共建单位帮助解决部分资金,让村民们的劲道更加足了。”
像桑园桥村、路家园村筑巢引凤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的例子,正是桐乡市“十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典型之一。近年来,桐乡市根据各基层行政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推行了符合各自实际、行之有效的“十法”,为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各基层村集体围绕镇村联动帮带法、存量资产盘活法、物业经营递增法、产业链点延伸法、新村集聚带动法、筑巢引凤招商法、集贸服务创收法、项目挖潜提升法、效益农业扩张法、多业并举助推法等“十法”,明确自身定位,实施经济壮大项目。
据了解,桐乡从2001年起,先后实施了三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桐乡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副科长蒋建根告诉记者,通过这三轮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桐乡预计在2010年年底之前,将消除年固定收入在15万元以下的村级集体,全市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水平达到或超过经济一般村水平。
截至目前,通过“十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桐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总额达13683万元,比2003年增长38.4%;平均每村76.9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元,先后有43个经济薄弱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